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启动
2023-04-12 16:19

为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全面了解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教研员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当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发展状况,2023年3月29日至4月2日,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刘锌带领11人调研团队,研制调研方案,深入2所教师发展中心、5所中小学校开展调研指导,与20余名教师发展中心干部、教研员,40余名中小学干部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深入课堂,听评课共计23节,访谈学生30余名,并于4月1日上午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召开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启动会,开展了5场专题培训,来自两地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的300余名干部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

第一单元 调研指导

两地教师发展中心调研

3月30日和31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福贡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开展调研。福贡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碧舟、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李权分别介绍了两地教师发展中心的基本情况,各方围绕教师发展中心的机构建设、运行机制、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研及培训的开展情况、校本研修指导情况、现阶段需要的支持和帮助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交流研讨,并在未来教研员的培养、课堂教学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可行的帮扶策略。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管理处副处长李雨昕线上参与了调研并讲话。


福贡县教师发展中心座谈调研


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座谈调研

两地中小学实地调研

3月30日及31日上午,调研团队深入福贡县上帕中学、泸水市第一中学、福贡县腊竹底完小、泸水第一完全小学,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听课调研、交流研讨活动,并与学校校长、教学干部、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同时还到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建设的泸水市格力小学,充分了解易地安置点小学的校园文化、校园设施和师生状况。 


调研团队与当地干部教师合影


走进泸水市易地安置点小学

在课后研讨环节,教研员与当地教师进行了细致交流与探讨,并在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教师如何通过学习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等方面给予了恳切的指导和建议。学生访谈环节,教研员走到学生群体中亲切交谈和认真倾听,充分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收获,兴趣爱好、参与活动等情况。


教研员走进两地小学课堂


教研员走进两地中学课堂

干部教师座谈交流

调研团队与四所学校干部教师围绕教师工作状态、课标学习与培训、教育教学所遇困难和问题、校本研修开展情况、课题研究情况、期待的支持和帮助等问题,分别开展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同时提出学校在加强课程建设、深入教学研究、强化校本研修、着力培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等关键队伍方面的建议。


小学干部教师座谈交流


中学干部教师座谈交流


第二单元 启动仪式

4月1日上午,“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启动仪式在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顺利召开。

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宋长远,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项目管理处副处长李雨昕,海淀进校党委书记、校长罗滨,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淑英,云南省怒江州教育体育局局长胡剑,泸水市教体局局长杨光兰、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李权,福贡县教体局局长孙云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碧舟,以及海淀进校的教研员代表,泸水市、福贡县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马萍主持。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马萍主持启动会

云南省怒江州教育体育局局长胡剑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胡局长首先对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海淀进校表达了感谢,分享了州教体局在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投入、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介绍了怒江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并表示,在海淀进校的支持下,怒江州教体局将认真抓好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努力推动怒江州教育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奋力开创怒江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云南省怒江州教育体育局局长胡剑致辞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刘锌以“‘1+2协同发展’ 打造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为主题解读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方案。

工作目标:提升协同地区教师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的育人能力;提升协同地区教研员分类、分科设计实施教师研修活动的专业能力;提升协同地区教师研修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探索和优化“1+2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重点内容:以海淀进校教研课程和优质培训项目为基础,借助在线互动平台组建云端教研共同体,开展联合教研、精品课程培训、教研员培训,以及共同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实现优质资源的共融、共享、共建。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做项目方案解读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体局局长杨光兰和福贡县教体局局长孙云欢在启动会上发言。两位局长基于地域民族特点和教育现状,重点思考如何借助“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着力做好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专兼职教研员队伍,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体局局长杨光兰发言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教体局局长孙云欢发言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中国教育学会初专委副秘书长高淑英代表海淀进校向协同基地泸水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李权、福贡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碧舟赠予海淀进校近期出版的图书。


赠书仪式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校长罗滨感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对海淀进校的信任,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第一,明确定位,三方协同。通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的指导支持、海淀进校的送研送训、泸水和福贡自身发挥造血功能,三方协同,进一步增强教研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保证当地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二,主动作为,创新机制。海淀进校将通过组团式送教送研、浸润式跟岗研修、跟进式教研实践,持续提升两地教研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通过互动式展示交流,为两地教师发展机构、学校、教师搭建更高的展示平台。

第三,专业赋能,内涵发展。希望海淀进校和两地机构自带活力、互相激发,自我赋能、互相赋能,促进共同发展和质量提升。

最后,罗校长期待通过这一项目,能够发展两个机构,留下一套课程,建立一套机制,留下一支队伍。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校长罗滨讲话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宋长远讲话,他提出,教育部把支持滇西地区教育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海淀进校是目前最高水平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特别感谢海淀进校对本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希望通过“1+2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整体提升。同时提出三点期待:第一,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研训队伍,既包括专职教研员队伍,又包括从县域中小学选拔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等兼职教研员队伍,形成一股能够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力量。第二,形成一套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根据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需要,提供差异化的资源支持,建立机制化的培养规划,促进教师的梯次成长。第三,探索出一种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外部帮扶、内部发展,全面促进怒江州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宋长远讲话

第三单元 专题培训

启动会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淑英做了题为“践行‘双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的专题讲座,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发展路径和策略方法等问题,从八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高校长特别强调学校在高质量建设工作中要注重体系化的思考、结构化的设计和流程化的实施。


中国教育学会初专委高淑英副秘书长做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化英,中学语文教研员杨华,师训部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马萍,中学英语教研员栗瑞莲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调研情况,就学科单元基本问题的确定、单元主任务的设计等,与当地教师进行了交流,并结合教材中的具体课例介绍了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特征、要素等关键内容。


海淀进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化英做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中学语文教研员杨华做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中学数学教研员马萍做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中学英语教研员栗瑞莲做专题讲座


海淀进校调研团队与泸水市教体局领导合影

本次调研和培训为两地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性作用。通过示范性调研,海淀进校与当地建立了工作联系与合作机制,深入了解了两地教师发展中心和教研员队伍建设、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发展状况,为后续全面推进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示范性培训,进一步促进两地教研员、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依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关于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发展机构进行帮扶的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协同提质”项目,委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支持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和福贡县教师发展体系建设。

项目启动,是海淀进校和两个地区教师发展中心相互了解、建立链接、携手共进的开始。未来三年,三方将共同聚焦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建立合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项目实施,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果,确保各项既定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强盛、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马萍、谢婧、李琳琳、韩民扬

图:闫梦菲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