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新教师培训“教委主任第一课”和“主题论坛”顺利开启
2022-12-21 12:55

2022年12月2日, 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教委主任第一课”开讲,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的区级培训。因疫情影响,本学年海淀区新任教师区级公共培训课程改为线上形式进行,分为教委主任第一课、“新时代 新成长——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主题论坛和线上专题视频课程学习三部分内容。


主任讲课  明确方向

2022年12月2日上午,全区1600余名新任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参加了“教委主任第一课”活动。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以及师训部新任教师培训项目组教师在主会场参加。培训活动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瑾主持。

“教委主任第一课”是海淀区新任教师培训的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对加入海淀教育系统的新任教师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他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为题为新任教师上了第一课。

杜主任首先介绍了海淀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使新任教师了解了海淀教育的基本状况和优良传统,激发了新任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接着,杜主任分享了自“双减”政策以来,海淀区通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及北京市关于“双减”的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构建起的海淀教育改革发展新生态。杜主任特别强调了“双减”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新任教师要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加强实践研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双减”工作。

最后,杜主任分享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以及对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为新任教师指明了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


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做专题讲座


同伴分享 激励引领

2022年12月7日下午,由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组织实施的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专业成长论坛顺利举行,全区1300余名新任教师线上参会。

本次论坛以“新时代 新成长——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为题,聚焦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有效提升,探索其入职三年发展的有效路径,展示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和风采,发挥对新入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新入职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意愿。活动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分为三个论坛进行,三个论坛分别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马萍、王永祥和张晓主持。

中学分论坛一

在中学分论坛1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的张艾静老师、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李鑫老师、北京市第101中学的汉蓉老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赵京延老师以及KY.COM附属实验学校的牛杰老师分别做主题发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张艾静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鑫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第一O一中学汉蓉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赵京延老师做主题发言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牛杰老师做主题发言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瑶校长对中学论坛1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专业引领。她提出两点建议:

1. 仰望星空,明确方向和路径;脚踏实地,练就扎实的基本功。2. 锤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优化教学行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做点评与微讲座

中学分论坛二

在中学分论坛2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高维阳老师、北京市101中学的王枫老师、北京市育英学校的牛雅婷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的郑月明老师以及北京市八一学校的李文婷老师分别做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维阳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101中学王枫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育英学校牛雅婷老师做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郑月明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八一学校李文婷老师做主题发言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结合五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点评和微讲座。宋教授指出,新时代开展素养本位的新课程实施时,教师要关注6个方面,即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拟定、学与教进阶设计、“教—学—评”一致。而新时代教师要想实现新发展,就要努力做到深入反思、读书质变、持续探究、证据迭代。


 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做点评与微讲座

小学论坛

在小学分论坛中,来自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张茜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王颖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倪根培老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胡斌老师分别做主题发言。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张茜老师做主题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王颖老师做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倪根培老师做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胡斌老师做主题发言

最后,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结合五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点评和微讲座。刘教授给出三点建议:1.从儿童视角、问题视角、统整正文与练习题、核心素养落实等四个视角读懂教材。2. 掌握课堂组织与调控的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读懂儿童,淬炼自己组织教学的关键能力。3.养成基于证据的思维习惯,可以借助小课题开展基于证据的研究,应持续地思考一个问题,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做点评与微讲座

学员感言

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 邢玲:通过认真学习大家的发言以及专家点评,我明白了教学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要和教学目标挂钩,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多想学生,想一想他们会如何想。今后我会注意更加结合学情、教育理论来开展教学,让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董京:虽然此次新任教师的培训受疫情影响,只能采取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但是能感觉到很多老师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下午的论坛上听了四位老师的分享,我的感触非常深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筑牢基本功,尤其是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教师绝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案和几份参考资料,而是要自己更多地钻研教材,还必须博览群书——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付裕如;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对教学提出那么多精彩的见解。

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 皮子烨:通过认真聆听学科代表和专家的点评,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自主研究,仔细研读新课标各学段的内容,将新课标的学习心得融入本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得自己的教学充分对接和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论坛背景:海淀区新任教师培训工作着力引导新任教师进入专业角色、内化职业规范,平稳快速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新阶段、新征程,为新任教师量身定制了三年四类进阶课程。课程以新任教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为主线,设置了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四个模块。新教师在入职第一年参加各60学时的区级模块专题课程和学校实践课程;第二年重点是导师带教课程,包括以区级新任教师成长工作室和校内师徒制等引领成长;第三年则采用“新任教师成长论坛”等形式开展展示活动。本次论坛就是新任教师三年专业发展实践成果的一次展示。

后续新任教师的公共培训课程采用线上方式开展视频专题课程学习。公共课程培训对新任教师树立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提升职业境界,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师训部将认真扎实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持续助力新任教师成长!



文:师训部新任教师培训项目组

图:师训部新任教师培训项目组、海淀教委新闻中心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