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导
课程指导||聚焦学校课程建设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2022—2023学年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论坛
2022-11-30 10:1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着力提升海淀区学校课程建设质量,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11月24日,“2022—2023学年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题是“聚焦学校课程建设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由海淀区教委基础教育二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联合主办,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开展。来自全区60余所普通高中的270余位校长、主管课程副校长与主任、部分学科组长与骨干教师参与本次论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王凯副主任、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唐建东科长、解淑娟副科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出席活动。论坛由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李俊鹏副主任主持。


李俊鹏副主任主持论坛

领导致辞

唐建东科长首先对线上参会的各位干部教师表示欢迎,对王凯副主任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对海淀区基础教育的关心、支持与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启动以来,海淀区高度重视,提前思考、系统谋划,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做好海淀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整体布局与具体规划。第一,进一步明确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已有基础。第二,准确把握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三,深入理解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总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第四,明确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两大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与学校特色创建相匹配的特色课程群建设,着力提升干部教师适应特色创建的专业能力。第五,明确海淀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难点工作。

最后,唐科长谈到,本次论坛聚焦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安排了高质量、高站位专家报告和基于调研的主题发言,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专业活动,希望各校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明确方向、做好规划,促进特色发展在学校扎实落地,为海淀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达到新高度,实现再飞跃、再发展、再出发而努力!


唐建东科长致辞

专家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以《多样化特色发展背景下的课程群建设》为题作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深入交流与指导。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从分层发展转向分类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从“两合格”转向“三‘适应’一‘奠定’”。当前,课程被认为是新世纪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创新系统。

2.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发展: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水平基本呈现命令型校本课程、数量型校本课程、整合型三级课程、内涵型学校课程、质量型学校课程等五个层级。特色发展成为新时代北京市普通高中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

3.课程群建设的概念辨析:践行学校课程实体化建设之路,明确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各自的课程建设职责。明晰基础教育视域下学科课程群、综合课程群的内涵。明辨课程群与课程领域、课程整合、学科建设等概念的区别。

4.学科课程群的设计流程:学科课程群建构的主要模式:横向组合的统整式学科课程群、纵向衔接的阶梯式学科课程群。建立课程群建设的学科本质梳理工具。


王凯副主任作报告


调研反馈与手册发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柯珊老师基于前期调研与分析,以《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基本现状及推进建议》为题作分析反馈报告。

1.特色发展的政策与基础:普通高中学校面临进一步推进落实“双新”与全面启动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双重挑战。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在学校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探索、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育人品牌与特色凝练等方面有一定基础。

2.基于调研的优势与问题:调研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筹备及规划情况,引导学校进一步巩固、发展优势,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

3.问题导向的策略与建议:针对海淀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顶层设计、课程支撑、学科引领、任务驱动、机制保障等策略与建议。


柯珊老师作分析反馈报告

为引导学校推进落实好“双新”与多样化特色发展,在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的指导下,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研制并发布《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指导手册(2022年版)》,柯珊老师对手册做解读。

《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指导手册(2022年版)》是学校开展课程实践、提升干部教师课程能力的支架性专业工具。手册的研制坚持政策导向、专业导向、需求导向的原则,以课改政策文件、课程基本理论、海淀实际情况、学校发展需求为依据,共包含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政策背景、基本理论、重点任务、保障机制四个主体章节,以及前言、后记、附录等内容。学校应对手册进行基于校情、师情、学情的深入理解,开展符合政策要求、符合专业规范、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课程行动,积累实践经验与成果,以促进手册的不断丰富与优化。


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指导手册(2022年版)

总结讲话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秀艳副校长做总结讲话。林校长对各校干部教师全程、热情、认真地参与本次论坛表示感谢,并提出四点建议:

1.明确方向,再回答“我们要去哪”的问题:高中特色发展,是学校整体育人方式的改革,涉及学校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学校干部教师要深入理解本校选择的创建途径,精准把握已有基础和发展愿景,这是各项创建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建好课程,再回答“我们怎么去”的问题:学校明确发展方向之后,要以课程为核心凝练办学特色,形成特色课程群,服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课程群的普惠性。

3.用好手册,将手册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专业工具:学校推进特色发展,需要有系统、全面的规划,需要有专业工具的支持。希望学校能够以《海淀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指导手册(2022年版)》为参考,从政策文件要求、课程建设专业规范、学校课程建设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特色发展,落实好“双新”。

4.实践改进,将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明确特色发展方向,以课程为载体,以手册为支架性工具,但学校能否实现发展,最终取决于学校的实践行动,学校课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课堂教学上移”和“学校整体课程下沉”相遇,聚焦到了特色课程群。特色课程群建设,应追求学生课程供给的丰富,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决不能停留在一份课程清单层面。学科组在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上,尤其要发挥关键作用。总之,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区之力、全校之力来统筹规划、扎实推进。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团队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与实践,为各校做好服务与支持。


林秀艳副校长总结致辞

本次论坛聚焦多样化特色发展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凝聚了力量、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未来,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将继续在海淀教委基教二科的指导下,结合海淀实际与学校需求,持续服务全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课程能力发展,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再提升贡献力量。


海淀进校课程指导中心部分教研员在线下参会











腾讯会议线上参会人员


文:课程指导中心

图:张治

编辑:夏玲玉


课程指导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