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强师 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四)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
2022-11-16 15:01

2022年11月13日下午,会议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顺利进行,两个专题报告与大会总结为此次盛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期两天的会议全国线上参会人员总数达81万余人。下午的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淑英主持。


高淑英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大会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分为围绕“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和“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带来精彩的报告。

专题报告5: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以“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为题作专题报告。

近年来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如何让新政策、新理念进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之中,并最终长到教师的身上,成为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话题。李政涛教授提出:应将新政策、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新基本功,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立德树人:中国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大基本功,立德树人是当代中国教师的第一基本功。

研究:研究学生,这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研究学习,特别是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课程和教材,直面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带来的挑战。

融合:包括双线融合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五育融合。

协同:双师协同,一是人师+机师协同育人,二是现实教师+虚拟教师协同育人;还包括家校社的协同。 

评价: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用好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当代中国教育、世界教育的大势所趋,强师、提质离不开数字化。


李政涛教授作专题发言

专题报告6: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以“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为题作专题报告。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

善用大思政课感性情怀,调动情绪,沟通心灵:思政课大情怀来源于教师的用心用情,教师要用心设计教育情景,大思政课要超越常规思政小课堂。

善用大思政课实践情怀,激发情感,启智润心:思政课的大情怀是在现实中实现的超越小我走向大我,走向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大客观、了解大现实、形成大思维,激发大情怀。

善用大思政课理性情怀,陶冶情操,激扬斗志:大思政课的目标是在感性体验和实践参与中形成正确的理性思维,进而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需要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资源。


杨志成副书记作专题发言


KY.COM副校长、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执行校长申军红以“聚势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带领大家回顾了大会精彩瞬间。

2天的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43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深入研讨了集团化办学、学校管理、课程一体化建设、单元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人工智能助力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精准培训等关键领域和环节,众筹智慧,相互赋能。并通过技术加持,有效破解了质量、规模、成本之“不可能三角”,成功组织了一场“高质量、大规模和低成本”的会议,更彰显出级别高、覆盖广、内容丰、引领强、热情高的特点。


申军红校长发言

KY.COM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用发光、感谢、相约三个关键词为本次大会作总结。

一、发光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研究发展中心的团队和全国教育同行们特别有智慧、特别善合作、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气质,他们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贡献力和创新力,在本次会议中绽放精彩、闪闪发光,彰显了大情怀、大格局、和大境界。

在理念和内容上:真正从学生学习和教师学习的视角开展研究、实践和交流。

在组织和实施中:全体台前幕后工作人员闪耀着光芒,齐心协力、详细周到,彰显了大会风貌。

在参与和行动中:线上线下参会的教育同行们饱含教育情怀,认真学习、深度研讨、蓄势赋能。

、感谢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支持。感谢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对海淀进校的信任!感谢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指导!感谢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的全力支持!感谢140多名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倾情分享,感谢全国各地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分享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的支持和参与!感谢分论坛的承办单位: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文化专委会、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八一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因为大家专业、深入、细致的分论坛筹备工作,才有了本次会议的高质量呈现!感谢中国教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全体教师!

三、相约

最后,罗滨校长和大家相约2023年秋季,在有蓝天、有秋叶飞舞的季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同时,邀请全国教育同行持续关注、积极参与初专委的校园行活动。


罗滨校长作大会总结

两天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云端相聚,专家的高位引领,让与会者观大事、高站位、知全局、谋全篇;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教研员奉献了教育实践的智慧探索。这是一次高能、精彩、高效的大会,围绕“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碰撞,多层次、系统性的深度交流。此次大会,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交流了经验、增进了了解。

至此,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参会感言

湖北省丹江口市明珠路小学 陈少红:张东娇教授的专题报告使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文化生成和传递的过程,一所学校从建立开始,就在孕育、生成其文化。从学校的发展来说,要依靠优秀的学校文化来实现学校管理和质量的提升。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中学 周长富校长:听了罗滨校长的讲座深有感触,我们农村学校,对好课的要求也特别急迫,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课堂质量。同头教师之间的交流最能够提升课堂质量,所以还需要继续加强备课组同头备课活动,干部深入教研组,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邀请教研员,逐步开展同学区同头备课,构建教学、教研共同体,促进共同提升。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五中学 李欣然: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专家思维的养成。学生从记忆事实到概念建构需要单元教学来支撑,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从而获得学习方法。我们教学中需要以真实问题解决为目标,构建单元教学设计,从大概念角度出发,培养学科思维。

北京市延庆区八里庄小学 金颖:罗滨校长介绍的“一体化联研”告诉我要超前思考、深入研究、落地实践,聚焦教师实践的作为、研究型实践者的作为、创新协同机制的作为,改变乱动无方向、盲动无目标、瞎动无深度的现象。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秦晓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让我收获颇丰,尤其是堵琳琳校长对于实践共生教研理念的讲解。身为青年教师要注重优秀教学经验的梳理提炼和积淀物化,学会合作学习,寻找共性问题的解决之道,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转化,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丽萍:两天的会议,紧凑而深刻!专家们聚焦“高质量教育”,深度研讨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从管理到落实两个层面给予我们更精准、更有效、更高阶的引领。乘学习之风,踏革新之路,行实干之举!努力!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兔峨中学 王瑶:应该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要认真钻研教材,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基于“双减”政策,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三中学 赵海婷: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远程教师培训,由衷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感到受益匪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李荃凤:经过两天大容量、高密度的学习,真是开阔了眼界和视野,打开了思维。主旨报告、专题发言、沙龙论坛的高端引领,让我们切实拥有了“顶天立地”感受。通过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真正做到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学需要改变以前知识碎片化,记忆性的学习,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师阿拉尔市教研员 王涛:专家们对教育理念的阐释,为学校管理者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工作突破口;学科专家们提供的实践方案,为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转变学习方式,提供了可学可用的路径。衷心感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纪甜甜: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苦恼于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障教学效果。通过大会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要摒弃过去布置作业以数量为主的“习惯”,真正理解作业的内涵,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还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从提高学生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上下功夫。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鸿雁:线上教研形式的应用与推广,打破时空限制,使优质资源可以辐射更广的范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借助技术革新,无私推广教研、教学成果,普惠四方,体现师者的无私,用行动践行教育公平。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发展部 徐发林主任: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教师论坛等环节的学习,体会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即“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所以要达到“双新”和“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就必须从原来的注重教师培训向关注教师学习方向转变。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民族中学 王春芝: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新课改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中心学校 杨天芹: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云南省安宁市第二中学 田方用:李政涛所长关于教师新基本功的界定,对我触动很大。深深的感受到时代在变,再也不是那个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的时代了,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可能就不是合格的教师。立德树人、研究、融合、协同、评价、数字化这六项基本功,是我们不断提升的六个方面。


会议背景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精神,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研讨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实施,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11月12日-13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KY.COM举办。

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KY.COM承办,教研网提供技术支持,会议主题为“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



会议链接

电脑端回看地址(请在浏览器输入以下网址进行回看):

https://live.yanxiu.com/lv2/topic/984/detail

手机端 

扫码即可回看 





文:杨智君、耿雅静、王梦

图:张烨、徐磊、张治

统稿:王梦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