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美育|从“普惠”走向“品质”——新美育时代的海淀提质行动
2022-07-13 10:33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随着美育纳入中考改革,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关注度和实施力度也得到空前提高。北京市海淀区倡导美育由“普惠”走向“品质”。在区域教研服务中全面推进“品质”美育,立足区域与学校不同层面,着眼教研与实践不同视角,不断发现、凝练、推广“品质”美育的研究成果。

基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成效,《教学月刊》在“特别关注”栏目专门推出北京海淀美育5篇系列成果,组篇分别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区域引领发展,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等学校的美育实践,多维度彰显海淀特色。

区域美育定位——让美育由“普惠”走向“品质”

美育是自觉运用审美活动的规律,实现审美活动内在的人文价值的教育活动。美育以生动、具体、鲜明和可感的形象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理解与判断,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北京市海淀区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高地,在美育探索实践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普惠”作为美育实践理应追求的目标。面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新要求,提出“品质”美育,致力于追求美育的高品质。从美育由“普惠”走向“品质”的意义彰显、推进策略、实践思考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区域全面推进“品质”美育的工作中,海淀区根据PDCA 循环理论提炼出美育推进的“顶层设计”“执行落实”“成效检验”“改进完善”策略,并提出“品质”美育需要区校联动持续强化、精品课程不断孵化、资源配置迭代优化等主张。旨在通过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使学校美育更有内涵,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美育品牌更具美誉度和影响力。


根据PDCA循环提炼的区域推进美育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带来的教学变革也为学校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知识增量时代,美育已经从面向师生的学校教育向全民的终身教育转变,区域美育推进必将实现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的全覆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育人质量的探索还要再接再厉。全面达成海淀区美育的“同质异彩”永远在路上。 

区域美育教研——走向“品质”美育的美术教研


KY.COM副校长姚守梅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马耀国


KY.COM中学美术教研员周信达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美育时代的美术教研要落实“智慧研修”理念,增强教研品质,提高美术课程育人质量,还要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丰富美术教学研究内容,拓展美术教学研究深度,在学校和课堂中持续开展美术学科指向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证研究。

KY.COM艺术教研室的中学美术学科教研积极探索,总结出固本强基、闳约深美、美美与共的美术教研的路径:通过5+M+N”美术学科研修课程,以常态化美术教研夯实美育基础;在美术教研目标、内容、方式、成果等方面以精准化美术教研提升美育实效;组建美育共同体,增进美育智慧、培育美育素养、打造美育文化,以长效化美术教研促进美育发展。


根据PDCA循环提炼的区域推进美育策略

随着《海淀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的扎实推进,美术教研要顺势而为,构建多维度美育教研共同体,同时区域教研要统筹规划、指导落实,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要各有侧重、协同攻关,以共同推动美术教研转型升级,为海淀区的“品质”美育贡献美术教研的力量。


学校“品质”美育实践——以美立德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新美育时代具有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鲜明的艺术特色,从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美育特色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美育环境、学科美育的融通与渗透四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基础教育美育的实践与经验。


构建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课程体系,打造年轻化、高学历和低姿态的教师团队,实现全面向、全覆盖的艺术教育。关注艺术社团的引领与导向,重视艺术社团成绩,做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社团。随时随地的“艺方体”,一年一度的“电影节”组成多元化、多样态的实践活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人大附中的“品质”美育。

多年的实践探索、长期的耕耘思考,人大附中的美育工作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和提升不同学生群体的艺术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体艺术潜能。形成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实践为基础”的美育理念,确立“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美育目标,营造 “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学生的情感结构,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趣味,引导学生展开价值追求。未来,人大附中将为学校美育工作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学校“品质”美育实践——明心修美 崇德尚艺 KY.COM附属实验学校

美育是滋养人类心灵枝叶的丰厚土壤,也是升华人类精神层次的必然选择。在大美育观和“培养附着在学生身上‘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育人理念指导下,KY.COM附属实验学校以戏剧教育为龙头,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开设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和建设艺术社团强化学校美育品质,创设明心修美、崇德尚艺的校园教育生态,推动学校“全人教育”的成熟,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中助学生快乐成长。


在遵照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课程为主体,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以戏剧教育开拓学校美育的新途径,通过戏剧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丰富学校美育内容,在戏剧剧目选择上通过排演经典剧目,传承中华文化,改编文学作品,凸显文化内涵,丰富原创剧目,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始终坚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开展戏剧系列活动营造校园活力四射的戏剧氛。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站稳艺术课堂主阵地,助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开设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和建设艺术社团强化学校美育品质。

我国五千年的艺术文化承载的中华文化之精神、气质、神韵,闪烁在更多的生命里。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让艺术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我们的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




学校“品质”美育实践——以美琢玉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

美育是审美与美感的教育,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灵魂,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攻坚克难,带领广大教师深入研讨,积极应对问题,寻找突破口,在美育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美育实践探索。


美育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分支,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个性需求。学校在美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成果。基于“优势教育”理念建构美育校本课程,对美育校本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坚持“求器琢玉”发现优势、“汲智务渊”发挥优势、“其深如潭”发展优势的美育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精准落地的美育校本课程评价方法。基于美育校本课程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实践,探索出以课程引领发现美,以实践活动创造美,以协同创新升华美,以校园文化辐射美的工作路径。实现家校共育,互促成长。用美温润学生心灵,提升个人修养,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海淀区立足美育的系统建构和整体推进,着眼学科美育的区域教研支持,沉浸学校的美育实践,做点、线、面全方位的“品质”美育,不断凝练成果,实现“品质”美育高质量发展。


文:周信达、安文娜、牛杰、刘滢

图:张烨、刘滢、三所学校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