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是区域试点集团之一,承担了北京市“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持续开展了人工智能助力海淀“大教研”的系列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了助力优质资源校际共享,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和教研提质,海淀进校教育集团于2022年6月29日,聚焦“‘学、练、赛’一体化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主题,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双师课堂和一体化联研活动。北大附中原副校长李冬梅,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工会主席赵杰志、教研员谢娟全程参与研讨并提供专业指导。活动由海淀进校教科室王瑞雪老师主持。
本场联研活动依托多类技术工具打造师生线上、线下融通的互动空间和校际联研场景,汇聚了集团三所小学的体育教师,以“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线上线下研讨”的方式,继续探讨“1+1协作直播”的双师教学设计、实施和改进策略,探索人工智能助力师生成长的一体化教学和教研模式。
集团各校线上参与研讨
王瑞雪主持
此次以课例为载体的双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期14天,集团20余名体育老师开展了2场现场教学实践和4次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老师们一起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共研共磨了健美操专题的单元整体设计方案,明确了“学、练、赛”一体化的任务设计和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探索了“线上+线上”“线下+线下”两种类型的双师课堂设计要点和实施策略,产出了诸多研修成果。
集团一体化联研活动
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
海淀进校附属第四实验小学的郭巨卿老师和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蔡松梅老师组成了“双师协作伙伴”,共同设计了《健美操<向快乐出发>》的单元教学方案,一起经历了从“线上+线上”到“线下+线下”双师的跨越式转变。技术助力下,两班孩子“学”的动作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基于视频资源的“练”的动作贯穿整节课,以班内分组“赛”、两班互动“赛”来展示学练成果,同学们认真、积极地参与练习和展示,感受到健美操运动的乐趣,建立了自信心。
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
一体化联研
一、教师说课
双师课结束后,蔡松梅老师和郭巨卿老师分别从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两个维度进行说课。蔡老师分析了《健美操<向快乐出发>》单元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背景和学生情况,依次介绍了大任务统摄下6个课时的学练目标、学习活动和课后作业,重点说明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思路。郭老师简要说明了学生前期学习情况,详细介绍了课时2中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环节和任务的设计思路,围绕健美操专题中内容选编的进阶性,学练动作的拓展性、素质练习的必要性分享了个人思考。
双师说课
二、互动研讨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的教师代表参与线上互动研讨、交流和分享。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 王雪峰
王雪峰老师代表附小体育组教师分享了开展单元整体设计的三点思考:1.依据新课标、教材进行选材,提前调研学生学情,单元设计要有连贯性、逻辑性、递进性,并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2.学习任务要具备针对性、层次性、科学性,遵循从易到难,既关注整体又照顾个别学生需要。3.学习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目标性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标准是什么以及学习到什么程度。
海淀进校附属第三实验小学 刘刚
刘刚老师代表三小体育教研组结合本节课分享了落实“学、练、赛”一体化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收获和感悟:1.学。在设计练习活动时要考虑学情等客观因素,同时丰富练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展现课堂教学成果,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动作。2.练。本课从分解到完整,从慢速到快速,从口令到音乐,层层递进的练习活动尊重学生的动作学习规律,通过“练的活动”和丰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熟练动作路线和方向。3.赛。本课“赛的活动”体现了人人赛、课课赛、层层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海淀进校附属第四实验小学 王瑞璟
王瑞璟老师代表四小体育组教师,立足双师课堂实施情况,分享对于“教、学、评的一致性”的思考:1.学习任务的安排由易到难,由慢到快,设计层次递进,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效开展教学实践。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在小组展示、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体育核心素养。3.评价标准设计简单直观,高效便捷,能很好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三、专家点评
海淀进校小学体育教研员 谢娟
谢娟老师肯定并感谢两位执教老师和全体参与联研活动的教师们付出的努力,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技术助力的双师课堂进行了点评指导。1.大单元教学。谢老师聚焦单元整体设计、学习任务与评价、课时活动设计、学练赛一体化和教学评一致性四方面,结合本节课详细讲解了体育新课标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新课标要求三年级后开始实施18课时的大单元设计,每个单元主打一个专项运动技能,这就需要转变对于运动项目教学的认识,将以往散落在各个单元中相关的知识点排列整合、建立关联、综合运用。2.技术助力的双师课堂。此次活动是信息技术支持下体育学科双师教学的一次全新尝试,探索了一种新型教学和教研方式,如同新课标中提到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希望未来可以和集团老师们一起,不断尝试,用好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将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从标准化拓展到个性化,支持每一名师生的发展。
北大附中原副校长 李冬梅
李冬梅校长围绕评价的设计与应用提出了后续改进方向,建议加强教师对评价量规的讲解以及最终评价结果的呈现,期待充分利用技术助力实时、有效、高效的课堂评价。另外,李校结合全程参与体育联研的感受,也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高效地落实了学习目标:扎实推进的6个学习活动,既落实了动作技能的学习,也带动了体育学科素养的发展,课堂成效显著。2.流畅地实施了学习环节:两位老师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高度协同,呈现了双主体教学的典型样态,打造了一节流畅、高质量的双师课堂。3.深度地开展了师生互动:技术助力下,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达到了深度互动,也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4.飞跃式的进行实践探索:4场联研活动,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实现了成长与提升,展现了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奋进、团结、合作的大集体面貌。
四、总结反馈
海淀进校工会主席 赵杰志
赵杰志主席首先感谢集团三所小学体育老师的积极参与以及教科研团队和技术团队的鼎力支持,并从开展一体化联合教研的价值与意义、设计与实施、收获与反思三个层面进行总结反馈。1.价值与意义:各校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形成教研合力,深耕细研、精诚协作,努力构建开放互助的教研环境和研究团队;多主体深度参与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研和教学新样态,努力将课程育人落细落实。2.设计与实施:基于“提出问题-小组研讨-深度教研-实践验证-反思改进”的一体化联合教研实施路径,指导教师聚焦教学关键问题,在不断设计、实践、反思和优化的过程中深化教学理念、明确研究思路、攻克教学难点,真正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3.收获与反思:开展一体化联合教研的持续探索与创新还需要具备突破的勇气、跟进的意识和向上的力量。希望集团成员校凝聚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扎实开展教学实践,进而促进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教师集群发展。
海淀进校副校长 林秀艳
林秀艳副校长基于教师的评课数据,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技术应用三个维度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和反馈。客观题的量化评分结果显示,老师们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很高,总体得分89.7分,其中关于教师指导示范和学生健康行为的得分相对较高,但在学生体育品德和技术支持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分析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得知,教师课程教学要素的一体化设计、活动组织和指导示范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技术的应用具有关键性作用;“亮点”词频分析显示,本次双师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心的理念,两位老师相互配合默契、指导示范有效,两校学生的协作展示和互动交流十分畅通。各地老师们还从教师教学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为本节课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最后,林校长代表集团对三所学校老师的辛勤付出、教研员的指导支持、专家的高位引领以及线上线下老师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接下来集团将持续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技术支持下的一体化教学与教研新样态。
半年来,集团依托一体化联研,线上线下多个场景开展“1+1协作直播”双师课堂、“在线直播”双师课堂的双重实践,老师在联研中磨砺好教学,学生在双师中共享好资源,师生都收获满满。未来,集团成员校还将同心同行,精诚协作,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持续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实践。
文:教科室、集团办
图:张烨、耿雅静、集团三所小学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