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体系标准制定及艺术学业水平指导实践活动暨海淀、延庆、怀柔小学美术三区市级联动教研
2022-04-30 10:3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美育实践活动,2022年4月21日,小学美术学科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体系标准制定及艺术学业水平指导实践活动暨海淀、延庆、怀柔三区小学市级美术联动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办、KY.COM、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共同承办,旨在切实推动“双减”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海淀、延庆、怀柔区域间美术教育协同发展,呈现海淀延庆拉手项目及海淀怀柔一体化项目美术工作室深入开展美术教学交流的阶段成果,促进美术教师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理念下对单元化教学的思考。

本次活动以腾讯会议线上教研与海淀研修平台的形式同时推出,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李雪梅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美术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了活动。


优秀课例展示

研究课展示 《国粹•京剧》(五年级) 海淀区七一小学 孙浩洋


作为五年级京剧单元的第一课,《国粹——京剧》拉开了学习京剧文化的序幕,孙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对京剧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及综合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情感。本课教学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搜集、分享交流、自主探究等活动,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生生互动、游戏、分享等环节,激发学生热爱国粹京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达成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升华。


研究课展示《京剧人物画》(五年级) 延庆区大柏老中心小学 梁小兰


《京剧人物画》是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和《国粹——京剧》《京剧脸谱》等课构成京剧教学单元,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一部分,本课将国粹京剧与国画水墨巧妙结合,旨在使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与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学习勾填法和没骨法,丰富学生对京剧人物的笔墨表现技法,用中国画技法表现独特而有代表性的京剧人物形象。


研究课展示 《京剧脸谱》(五年级) 怀柔区第二小学 王晶晶


《京剧脸谱》一课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同时,借用学习单等学习资源,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实践方式,学生不仅努力完成自己的实践任务,还能主动相互借鉴创作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引导各小组从不同角度创作艺术作品,力保学生在实践中凸显本组特色,获取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促使学生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说课展示 《走近戏楼》(五年级) 海淀区西苑小学 肖红


美术不仅仅是课堂内的学习,实地探访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位于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京剧戏楼文化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优质的校外美育教育资源,肖红老师以五年级下册《国粹-京剧》一课为依托,结合戏楼传统文化,形成一系列探访大戏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学习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认知大戏楼宏伟的造型精妙的建筑工艺,体验工匠精神,了解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说课展示 《游•戏 京剧》(五年级) 海淀区五一小学  张妍妍


“游”与“戏”即是探索策略也是学习方式,《游•戏 京剧》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张妍妍老师课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知识深度挖掘,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学生需求,通过任务引领,搭建学习支架,对京剧深度探究,同时,融合美术各领域内容,如绘画、制作、摄影、评述等方法,展现京剧艺术与美术学习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京剧知识,完成生活情境的表现,实现了京剧这一珍贵传统文化的传承主题。


专家点评


白彬华 美术特级教师: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的京剧文化单元课中,老师们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切入,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创新挖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活动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通过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提升了对京剧艺术的文化理解。在教学策略方法上,老师们借助多样的视听媒介,引导学生去体验京剧艺术。这几节课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尊重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耿鑫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 美术教研员:今天的内容,都围绕着京剧大单元的主题,涉及美术的各个领域。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老师们在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关键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有实际获得,每位老师都设计了一些情境,特别是后面的两节说课体现得更为明显,课堂中应该有这样的真实情境。任务设计关注情境设计,关注学生的获得。比如带领学生到京剧博物馆参观,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有所获得。以何种方式、何种方法,把真实情景引入课堂,是值得老师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杨广馨 美术特级教师:今天五位老师的课与说课体现了老师对单元式教学的探索。今天正式颁布的新的义教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性文件。新课标颁布以后,各领域的交叉在单元式教学中会凸显出来,艺术课程标准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背景和艺术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不可小视,一定要重视起来,认真学习艺术课程标准,保证我们提质增效,提质增效不要落在口头上,要付诸于行动,要像今天这些老师这样践行,这很关键!


参会老师们的感想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美术教师 姚晓丹:老师们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有的用京剧视频使学生如同亲临京剧剧场;有的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有的提前带学生到现场进行参观……老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的体验性和游戏性活动,使学生理解了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学生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怀柔二小 美术教师 徐染: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单元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性,教师们用精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单搜集资料、探究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服装、道具、乐器、京剧脸谱谱式、色彩的象征意义、国画技法表现京剧人物等艺术知识。展示学习成果中,学生的演示,和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五节课以京剧为纽带,通过欣赏、绘画、探索、评述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美术教师 谢颖:非常充实、高效的半天学习,三节研究课、两节说课内容精彩,收益良多。在“双减”背景下,我看到了五位同行老师们的智慧展现。减负,不减教学质量,老师们发挥了很高的教学智慧。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多视角地了解国粹京剧文化的魅力,大戏楼建筑的精巧美、建筑彩绘的美、京剧的表演美、服装美、让孩子们运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京剧之美……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感受国粹的艺术魅力。震撼,也令人激动!


文:李雪梅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