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扎根进校 向上生长
——海淀进校2021年新入职教师研修顺利举行
2021-11-30 13:53

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入职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脉络,激励老师们以扎根的力量、创新的精神来理解、认同并传承进修精神。11月26日下午,海淀进校进修书院和校长办公室联合组织以“扎根进校 向上生长”为主题的新入职教师研修活动。活动由海淀进校杨智君老师主持。

杨智君老师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基于两个绿植的生长故事,生动地向大家呈现了什么是扎根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她指出,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外在支持,更需要内生动力和不懈努力!   

希望每位新入职老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新教研员研修是一个自我发展型链条式项目,三年一个周期。希望大家做好规划,三年奠定专业基础,六年建立起专业自信,九年能发挥专业影响力,为区域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更好地服务。

希望每位新入职老师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融合。今天,以海淀进校为荣;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海淀进校的荣耀。

林秀艳副校长发言


一、拜师仪式

海淀进校工会主席赵杰志宣读了结对拜师名单。林秀艳副校长和任兴来老师分别担任新入职教师耿雅静和杜晶斐的师傅。两位新入职教师向师傅行拜师礼并敬茶,表达了对师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日后辛勤教导的感恩之情。赵主席为林校长和任老师颁发聘书。

新教师敬茶行礼

师徒合影

随后,耿雅静老师和任兴来老师代表新入职教师和师傅分别发表感言。耿老师用“感谢”“收获”“发展”三个关键词来表达自己入职以来的感受。感谢入职以来给予指导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收获了学习机会、工作技能和贴心伙伴,今后将继续努力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任老师勉励年轻教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有“板凳精神”,脚踏实地,努力沉淀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希望能够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耿雅静老师代表新教师发言

任兴来老师勉励年轻教师


二、主题分享

邵文武主任:做乐于思考的研究者

海淀进校中学数学教研室邵文武主任以《做乐于思考的研究者》为题做报告,结合自身经历和相关案例与大家分享了成长的路径和策略。

找定位:结合自身专业和优势特长对自我发展准确定位;

有规划:制定个人发展的近期和长远目标;

重反思:通过做工作记录、博览群书以及和优秀的伙伴交流等方式进行理性思考。

邵文武主任分享交流

皮国萃主任:扎根海淀 深耕精研

海淀进校校长办公室皮国萃主任以《扎根海淀 深耕精研》为题做报告,从学校基本情况、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学校情况。海淀进校自1972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并形成了“大教研”海淀范式。明确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和教师发展五大职能定位,调整内设机构设置,建立“多岗位胜任”的教研员队伍,逐步形成“1+2+7”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新格局,专业服务区域3万余名教师和30余万名学生,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欣逢“十四五”开局、建校50周年、新校区落成之际,皮主任希望各位新入职的教师们珍惜工作岗位,维护学校声誉,始终保持“进修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海淀,深耕精研,为海淀进校再创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皮国萃主任分享交流


三、圆桌沙龙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原校长高淑英,海淀进校校长助理、师训部主任刘锌,师训部李珂和教师发展中心常琨四位老师参与了圆桌沙龙。老师们聚焦新老师入职所要经历的了解、融入和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新老教师”的对话,为所有新入职老师指点迷津。

圆桌沙龙

常琨老师问题:怎样将以往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历迁移转化,进而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

高淑英校长回应: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时,要有清晰的角色转换意识,能够将原有的经验和经历和当下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匹配和对接。建议新教研员:1.正确认识自我。过往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胜任现在岗位的有利资源。2.明晰岗位需求。克服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本职工作的视角思考如何做事;明确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来向岗位靠拢。3.赋予岗位意义和价值。重新思考工作的性质、内容和责任,重新定位自我,给工作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


常琨老师和高淑英校长对话

李珂老师问题:在工作中,怎么和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

刘锌主任回应:每个人在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角色,包括“真实的自己”、“想表达的自己”和“表达出来的自己”,话语中表达的意思和他人理解的意思是存在差距的。因此,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小技巧:1.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和他人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主动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并及时确认自己是否听懂;站在他人角度上多思多想,适当给予理解和帮助。2.真实坦诚地面对他人。真诚地对待他人,坦诚地表达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交流。


李珂老师和刘锌主任对话

新教师共性问题:如何对工作进行规划,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价值?

高淑英校长回应:不论是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还是对每一天工作的统筹安排,都需要做好规划,按照既定目标,持续复盘、成长。1.制定目标,确认方向。对工作和生活要有个人理解和追求,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2.制定策略,实现目标。以身边优秀的同事为榜样,引领自己不断进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研究,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能逐渐成长。3.合理组织,及时复盘。坚持做好每日计划,列出事情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下班前对目标、结果和原因进行复盘与总结。4.学会取舍,保持平衡。处理好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学会放弃,把时间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刘锌主任回应:1.努力做到双专业发展。一方面要精进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发展需要,选择一个领域深入研究。2.更好地落实职业规划和目标。要将个人的成长路径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海淀进校的发展保持一致;要将“责任与担当”作为个人的发展目标,与海淀进校同频共振,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3.做事要有清晰的方向和思路。做事之前要做好规划、滤清思路;要与优秀的团队精诚合作,真抓实研;要有精益求精、拼搏奉献的进修精神,在工作中不断激励自己,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最后,高校长和刘主任送给教研员们美好的祝福:年轻真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做一流的教师教育,需要在座的各位扎根进校,向上生长!人生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但又一样。你心里怎么样,世界就会怎么样!美好的教育是大家一起奔向美好的过程,期待大家拥有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未来职业!


四、工作坊研讨与交流

工作坊伊始,来自不同部门的老师分组参与“正向八卦”热身活动,在热切的交流中拉近彼此距离、发现他人优点、建立小组间的信任和相互喜欢。


老师们积极参与“正向八卦”热身活动

在随后的工作坊研讨与交流中,聚焦“海淀进校的文化特征”主题,各组以关键词的形式描绘并诠释了对海淀进校、进修精神的理解、认同与期待。

第一组

第一小组成员展示

第一组的老师们以“有高水平”“有生命力”“有归属感”来诠释海淀进校文化特征。首先是有高水平,像广阔的天空一样有包容万物的姿态和令人神往的无限可能,创造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其次是有生命力,像大树一样向下深深扎根,向阳努力生长,在良好生态中可持续发展,枝繁叶茂;第三是有归属感,为每位进修人搭建专业提升和精神给养的温馨家园,为海淀师生搭建可以信赖和支撑成长的家园。

第二组

第二小组成员展示

第二组的老师们立足岗位,发挥想象力,以桑基图的形式来诠释海淀进校的文化样态。“质量”“攀登”“团队”是每位进修人追求的文化标签,以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工作目标为引领,永葆攀登的精神和行动力,以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彼此,持续服务区、校、师、生,进而向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迈进。

第三组

第三小组成员展示

第三组以拼图的形式来呈现他们心中的海淀进校文化特征。“前瞻”“传承”“融合”“奉献”共同诠释了海淀进校文化内核。在海淀进校这个高端平台,既有前瞻视野,也在持续地传承进修精神、传承前辈教研员的拼搏精神。此外,各部门以前沿理论和实践为指引,融合发展、积极合作,扎根海淀、扎根实践,持续地反哺海淀教育,服务区域师生发展。

第四组

第四小组成员展示

第四组的老师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专业与成长”“标杆和高地”“温暖”来描述海淀进校的文化特征。立足海淀教育这片热土,历经近50年的发展,海淀进校教研员持续以高度专业的姿态、持续成长的状态,扎根课程、教学、资源、评价和教师发展等领域来服务海淀、服务师生。教研员们立足岗位,与学校同频共振,在助力海淀进校标杆建设和高地打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


五、领导寄语

赵杰志主席以《向阳生长 专业起步》为题总结讲话,提出了三点感受和三点建议。

感受:在风华正茂的年龄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一个优秀的人遇到了一群更优秀的同伴是一种幸运;在职业起步/转型中能得到师父和优秀者的指导,不断认知工作的价值,厘清努力的方向是一种幸福;用我们的出色再续海淀进校的辉煌,用空杯的心态始终让自己的人生充盈是一担责任。

建议:多观察、思考、求证(有标杆、重内化;多实践、重研究);多阅读、笔耕、表达(有学理、重构建;多突破、重提炼);多规划、调控、重构(有标准、重倾听;多复盘、重迭代)。

赵杰志主席寄语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寄语新教师。罗校长代表学校欢迎每一位老师的加入,大家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罗校长与老师们围绕“幸福”与“能力”两个关键词展开交流,并达成了共识。

幸福:提高自身的专业性,通过自己的专业给更多的人带去帮助,被需要、被认可、被尊重就是幸福;

能力:有愿望和动力去做,能坚持去做,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能够突破成长瓶颈实现自身发展。

海淀进校将持续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希望每一位进修人都能够立足本职岗位,着眼未来发展,做到有胜任力、有高标准、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收获成长的幸福,用专业和自信赋能进校、服务全区。

罗滨校长寄语

三个多小时的培训,参会老师踊跃参与,积极分享,收获满满。在校级领导的殷切勉励、前辈的经验分享和同伴的激励鼓舞中,老师们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传承了进修精神,也在工作坊研讨中树立了专业自信,收获了同伴友谊,持续地汲取养分,向上生长!

海淀进校进修书院举办的系列教研员培训活动,为各阶段的教研员搭建学习交流、专业成长的平台。教研员们自由分享工作困惑、共同探讨解决路径和方案、描绘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期待。未来,海淀进校将持续关注教研员发展需求,给予大家更强有力的支持,与老师们携手前行,做更专业的服务者,更好地服务海淀基础教育。

参会老师合影

参会教研员感想

教师发展中心 常琨老师:半天的培训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让我看到了进修精神的内核,看到了榜样和努力的方向。通过青蓝对话的圆桌沙龙环节,让我学会了找准定位,找到目标,摸索思路,持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幸福感的能力。

集团办公室 孙琪老师:这是我第二年参加新任教师培训,充实且愉快。前辈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教研员的风采,帮我们树立了目标和方向,明确了角色和使命;系列游戏活动深化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新了对自己的认识;研讨与展示环节我们共筹智慧,互相启发。通过由外而内的汲取、由内而外的奉献,我相信这个下午的学习是难忘的、理解是深刻的、我们是幸福的。

德育教研室 洪云老师:感谢各位前辈的引领!因为沟通,更加了解与热爱。心中有信念,行动有方向;身边有榜样,脚下有力量。自己站上平台更要搭台,在成长中成就他人,在成就他人中成长,为进修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成为幸福的进修人!

英语教研室 陶常娥老师: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在奔赴理想的大道上,抬头有清晰的方向,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我深感荣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深度扎根,持续生长,为进校发展、为海淀教育不断努力!

质量评价中心 王帅鸣老师:作为一名“老”新教师第三次参加培训,每次都会仰望前辈对进修精神孜孜不倦的践行历程,并回望过去一年的自己是否担得起海淀进校教研员的头衔。很珍惜这样一个提升自我、梳理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

名师工作室 牟长丽老师:今天是我第二次参加新任教师培训。通过各位专家、前辈、领导和同事的分享,以及丰富精彩的活动环节,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又一次吸收了满满的能量,再次燃烧起胸中的激情,甘愿投身服务海淀师生这一崇高的事业。相信每位参会老师会达成共鸣:坚守初心,深耕精研,跟随海淀进校在高原上攀登高峰!

教务处 杨婷老师:通过新教师培训我收获了两个关键词“幸福和能力”。在整个研讨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感受到海淀进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工作很幸福。希望今后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服务。

教务处 贺燦老师:作为进校新人,不论是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工作能力,亦或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每一方面的进步都让我感到幸福,尤其是运用所学帮助同事的时候能够进一步放大幸福感。今后我会努力扎根进校、稳步成长,和大家一起建设更好的海淀进校!

财务室 田思嘉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有愿望、有动力是首要,根据大环境定位自身标准很重要。除此之外,顺着自己的愿望能够坚持做下去更是必要,最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坚持,这是能力;让自己获得成长是能力,做好教师服务、帮助他人、成就他人,这也是能力。能力有大小,也不分大小,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成就出彩的人生。


文:教科室

图:张  烨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