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海淀“双减”‖专家高位引领 教研专业落实
2021-10-21 14:50

2021年10月18日下午,海淀进校面向全体教研员组织开展了专题研修。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冯洪荣副院长,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屠永永,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史怀远,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海淀进校全体研训人员、大兴进校全体研训人员,以及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领导和教研员,共计200余人。活动由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和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活动现场

罗滨校长主持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

会议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聚焦双减” 充分发挥教研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洪荣以《“聚焦双减”充分发挥教研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题做主旨报告,从背景意义、双减精神、基本策略、实施路径和主要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回归教育初心,牢固梳理基本方针、基本理念、基本策略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民之生计,其根本属性是公益和公平,要真正将孩子放在正中央,关注其学业发展逻辑和生活逻辑。破除起跑线论、教育社会分层论和培训刚需论的错误观念。

2.全面遵循教育规律,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避免出现教育误区。

3.教育改革基本逻辑:在教育目的上,实现多重需求的统一;在教育公平上,处理多种关系的协调;在教育质量上,实现多样目标的协调;在教育方式上,寻找科学的教育策略;在学生评价上,实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在教育形态上,处理社会组织和自组织学习形态的关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适应21世纪教育需要。

4.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政策方向:包括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和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国际上将教育划分为专门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和定制化教育四个时期。当构建素养教育新形态成为全球共识时,各国积极探索,制定核心素养框架。

在“十四五”时期,首都教育要履行新的使命,明确发展目标、厘清面临的新挑战;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育评价改革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新突破。

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中,践行六大实施路径:课程纵向一体化设计、开展大单元教学、课程横向综合化、课程实践化、教学做评一致化、课程修习个性化。

三、教研引领,做足转换功能,跨越“双减”到“三提高”中间陷阱

教师要实现目标、动力、价值和评价四个方面的功能转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双减”政策,实现学校教学提质增效: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单元检测基本素材库、研制基本教案和资源库,建立一案一包制度、研制作业设计标准,建立基本作业素材库、建设基本课程资源保障机制、整体设计全市课后服务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开放动态的题型素材基本库。

冯洪荣副院长做主旨报告

冯院长的专业引领为教研员们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需要区域教研部门“早规划,早行动,早落实,早见实效”。海淀进校全体教研员将主动担当起“双减”时代的重任,深入探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加强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创新实践,为教育减负增效做出海淀贡献!


文:教科室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