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下午,链接与赋能:学科教学中的STEM教育——海淀区教学研讨现场会在理工附中举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处长曾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研究馆员张晓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开城、副教授马宁,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生物学教研员乔文军,KY.COM工会主席赵杰志,理工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任志瑜,党委书记赵欣,副校长申莹,特色发展中心主任王雱等学校领导,及北京市内100余名教师现场参会,近1600名教师线上参会。会议由海淀进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咏梅主持。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陈咏梅老师主持
理工附中校长任志瑜致辞
任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参会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理工附中对于STEM教育的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在理化生数等学科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理念;学校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了不同的STEM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切入点和着力点。
海淀进校工会主席赵杰志致辞
STEM教育作为典型的跨学科教育形式,核心价值在于既保留了各学科特点,又凸显了学科融合,促进各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培育创新素养达成。 STEM教育不断引发学生真正的思维活动 STEM教育能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STEM教育是一种有潜力的教育新范式 海淀进校针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STEM教育能力提升的问题,在海淀区各学科进行了系统的实践,借助持续进阶的研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分享
理工附中STEM种子教师马晓欣以《从学科教学到跨学科STEM学习》为题,以理化生学科案例,指出本校学科内融合STEM教育的策略是从真实问题到学科概念、用数据联接科学与技术工程、从多学科视角建立知识的联系。作为学科老师,要努力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将工程思维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区域分享
海淀进校陈咏梅和张柳老师以《STEM课程设计实施与持续性评价赋能教师的区域实践》为题进行分享。针对区域推进STEM教育的关键问题“教师是核心,课程是基础”,积极探索STEM课程设计、实施与持续性评价的区域实践,助力师生的发展。形成STEM课程开发与整合框架,并在教师研修中进行广泛实践 形成STEM课程实施与评价框架,突出“工程标准、数据分析、科学论证、产品优化”的学习过程 将框架迁移到学科中的STEM教育实践,选择课程内容,形成模式 基于学习进阶建立STEM课程评价体系的区域实践 形成STEM学习过程中评价与目标、成果和实践的一致性 依据评价标准和证据,优化STEM课程 形成基于证据的STEM教学改进策略,提升教师专业自信,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中国科协副处长曾筝指出,海淀进校给STEM与学科融合促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到学生评价进行了系统构建与整合。
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张晓虎寄语
张主任指出,科协的宗旨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北京科协与海淀进校共同成立“英才教师培养(海淀基地)”是全国首创,共同合作实施“科技教育创新讲堂”项目,目的是把科协资源跟教育进行链接,促进科技界与教育界共同研发教师研修课程,激发、激励教师从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成长发展为STEM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的种子教师,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

中国教科院王素主任以《指向创新素养:学科-跨学科的STEM教育创新之路》为题,从数字时代需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学科中的STEM教育、跨学科的STEM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她指出:STEM教育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劳动力、提升素养、激发兴趣;教师是学习环境设计师,需要实践多种创新教学法;学科教学是STEM教育的主阵地,要重构课程以转变学习方式;跨学科项目的价值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注重STEM教育发展趋势,注重思维的培养、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融合、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和重视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展示
理工附中展示了物理、化学、生物三节学科融合STEM教育的现场观摩课。以ClassIn技术支持和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对挑战性任务进行拆解,呈现了以“工程产品优化”为核心的“基于标准”、“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与原理”、“科学论证”等科学与工程实践策略的设计实施,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及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海淀进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做专业助力。
观摩课主题与挑战性任务
观摩课现场
学生作品展示
专家指导
中国教科院王素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开城和副教授马宁、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生物学教研员乔文军对观摩课进行指导。 能够看到学习真正发生的过程 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设计思维、工程思维的培养,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以项目开展探究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早感知、早立志、早成才 学习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体现了跨学科的生命力
四位专家从学习主题、工程标准、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建议。STEM的形态非常多样化,可以做成STEM课程群 STEM主题设计可以更清晰精准;将工程标准中某些指标要项定量化 明确小组内角色分工,通过角色扮演、戏剧、相声表演等更多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本次大会是学科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的研究实践分享,体现了区域学科教师的STEM教育能力。海淀进校将继续探索学科教学与STEM教育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区域STEM教育创新,助力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
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图: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