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断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KY.COM以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为载体,以“永远跟党走: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为主题,6月8日上午,组织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一)——小学舞蹈学科走进人航活动。
本次活动由KY.COM主办,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承办。



参加本次现场会的有北京舞蹈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书记金浩,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专家饶子龙,KY.COM校长助理马耀国,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书记兼执行校长马静,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小学部校长马艳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艺术学科教研员李雪梅、杨健、周信达、陈文雯、赵燕、耿国华和史渊萍,海淀区小学舞蹈教师,海淀区各小学负责艺术工作的领导以及各校音乐、美术、书法学科教师代表,北京市韵律舞蹈地方教材专项培训教师,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舞蹈教师。
舞蹈兼职教研员夏倩主持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海淀区舞蹈学科以“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方法与途径,开展舞蹈学科教学现场会,为庆祝建党百年献上诚挚的祝福。
领导致辞
马耀国校长助理致辞
马耀国校长助理在致辞中提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艺术学科系列现场会,聚焦课堂、突出实践,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发展赋能。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堂实际获得,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不断加强小初高艺术学科一体化建设;积极凝练各校艺术课程特色,挖掘学校艺术亮点,搭建平台、增进交流,助力学校创艺术品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周建华校长致辞
周建华校长致辞中提倡学生应通过学校课程活动及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培育,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立足美育与教育,构建多元化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重视课程建设,不断对学业标准进行解构,达到全体教师参与,小初高一体化,注重学科融合,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方法、途经,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现场课
《身体密码 共筑航天之梦》 授课教师:吕慧敏
<点击播放视频>
设计思路:学生结合已有航天知识经验,体验身体舞动时,直线、曲线、直线加曲线的三种姿态魅力,探索动作中时间、空间、力量的变化,并进行即兴表达与主题编创,开发与培养学生舞蹈思维、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身体能动的多样性,感悟航天之美,胸怀航天之梦。
《舞步成角 传承文化之魂》 授课教师:杨鸽
<点击播放视频>
设计思路:通过视频赏析、情境体验、舞蹈编创,塑造花木兰人物形象,将中国古典舞与人物相结合,使学生在舞蹈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古典舞之美,提高审美意识,领略传统文化之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寻中华民族之根。
多学科协同促美育 一体化课程助提升
马静校长发言
马静校长围绕“多学科协同促美育 一体化课程助提升”两个核心内容的学校美育课程特色分享,从“人航总体概况”“美育相关文件”“我校对美育的理解”“艺术团队介绍”以及“学校课程结构”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对美育工作的定位与具体开展办法。其中,马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舞蹈学科、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课程建构以及学校在综合实践中开展的学科融合教学活动。
1.学校课程结构
以育人目标、学生需求和学科逻辑为准则,建构一个多元化、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国家课程、选修课程和荣誉课程并存,不断进阶,夯实基础、发掘潜能、发展个性。
2.音、体、美课程建构人航启航课程体系
起航课程注重多元文化、综合实践和多学科融合(主题教育)。课程体系分层、多元,具有针对性。
发展 赋能 收获
史渊萍老师发言
史渊萍老师以“发展 赋能 收获”为主题,对海淀区舞蹈学科进行总结发言。
1.发展
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课程开设:课程开设形式多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发展”。
学科发展:舞蹈普及得到发展,区域均衡化发展,硬件设备配置不断提升。
2.赋能
教研课程内容设计注重成人学习特点:教研课程以科学性、系统性和兴趣性为原则,分层开展,遵循规律,各有团队、各有所需、各有所研,相互关联。
课堂教学实践注重生活与舞蹈联系:课堂教学注重情境创设,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构建学生身体语言、情感表达与认知水平相结合。通过综合表演,促进学科融合。
项目与课题研究促教师理论水平提升:提出表现性评价是观察学生情感驱动下的舞蹈表现,评价学生潜在的舞蹈能力;建立了民族舞蹈课程资源库;形成了情境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研发了舞蹈学科《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用书。
3.收获
(1)资源层面:教师教学有据可依、有据可循、以评促改。
(2)教师层面:灵活应用情境舞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推进实践创新,锤炼教师团队。
(3)学生层面:身体素养、创造能力、表现意识和艺术素养得以发展。
专家点评

饶子龙老师高度赞扬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海淀教育的影响力。并对两节研究课进行点评,吕慧敏老师的课堂,融合了自然科学,融合了现代舞、编舞技法的元素,教学内容丰满,给学生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杨鸽老师整个课程环环相扣,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后饶老师提到舞蹈是审美的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实现生命最大价值,对人的全方位教育。
金浩书记点评
金浩教授首先对海淀舞蹈教育给予高度肯定,从舞蹈教学战略和战术方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专业性。指出中国舞蹈文化教育事业的继承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迫切召唤,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最后金浩教授提出艺术教学生活化,平易近人不高冷,敢跳爱跳还会跳,舞出感动与精彩,新的发展空间。
教师感言
李增君 美术:今天非常荣幸参加了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海淀艺术教育的力量与魅力,充满创意的舞蹈课,孩子们在灵动的数字身体密码中感悟肢体艺术之美;让我体味到艺术之间创意的共通。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精心搭建艺术教育平台,引领我们对艺术教育的潜心思考。
李卉 舞蹈:今天观摩了两节研究课,让我感受颇深,感受到两位年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她们给予孩子充分的精神空间和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感受美,激发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力。真心地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能够给我校舞蹈教师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
陈默 书法: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观摩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两节小学舞蹈课让我震撼,课程设计新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二是学校艺术课程设计系统化,体现了跨学科和中小学一体化的思路;三是感叹史老师带领海淀舞蹈学科的教师开发了很多课程资源和教材,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
田雨佳 舞蹈:饶老师的点评对我触动很大,舞蹈教学不仅要教授舞蹈动作,也应该融入思想教育。两节研究课融合了自然科学,融入生命教育。让舞蹈的教学体现出生命最大价值,体现出对人的全方位教育。
刘萍 体育:通过观摩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深刻的体会到舞蹈教学如同细雨润物,舞蹈老师用心灵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由内而外的表达,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知自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信念的人。
曹艳 音乐:今天有幸参加了海淀区艺术学科教学现场会,观摩了两节小学舞蹈研究课,充分认识到舞蹈需要解放天性,解放身体,发掘潜能,发展个性。最后史老师的发言让我感触颇深,对舞蹈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史老师为海淀区舞蹈教育工作做出的贡献而肃然起敬。
文:赵燕、杨健、田雨佳、陈娇、盛镥婷
图:张治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