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在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上发表讲话。罗洁会长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国家级教学成果北京推广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罗洁会长讲话
海淀进校一直以来引领着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这不仅仅是由于海淀区汇聚了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优质资源,以及海淀担负着全市1/5中小学的教育,承载着海淀区的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对于教育给予的期待,而是海淀教师、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研部门一直有着钻研教学的文化底蕴,以及海淀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无教研不教学、无教研不管理、无教研不学校”的文化氛围,影响着海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
今天我们召开“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成果推广应用的启动和培训会,就是要宣传、学习、推广海淀区这种钻研教育教学、坚韧不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记得当年我考大学的时候用的就是海淀进校出版的系列复习材料,海淀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钻研教学、管理、学校的积淀代代传递着。
正所谓先有钻研后有教研,教研反过来促进钻研,海淀进校的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实际上就是从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构建了新的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促成了教师的“一德四力”,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的评价能力,以及教学的研究能力。让教师更加自觉主动地对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法进行深入的课前研究、课中研究、课后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实践。看到海淀区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作为一个老教育人感到特别的欣慰和高兴,并为他们自豪。
我希望我们的一线教师、教研员要特别重视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尤其是教学法的提炼。比如,昨天在朝阳召开了“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推广会,马老师用五十年创造了一个教育的传奇,昨天她好几次流泪说到,现在已经有20个省市、2700多个学校、8万多名老师学习她的经验,这种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更体现了她对教育教学的钻研和敬业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教育、真研究,我们北京也要真推广、真落实。
我在一线从事教学27年,从小学到中学,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会到现在的教育经验、教育专家太多,教育论坛太泛,但是教师特别需要真正的教育经验和指导,以及教研工作所解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今天海淀区呈现的经验以及后续的培训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优秀的范例。
北京市的成果推广工作也是分三个阶段,简单而言一是推进,二是培训,三是交流反馈,交流反馈应该是随时的。各示范区通过培训、学习,得到赋能后转化应用,变成自己的教育行为、教研行为。因为教无定法,教研有法,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的交流、碰撞,更好地完善国家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以上内容根据罗洁会长在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上的讲话整理)
大会现场
会议背景
2021年3月27-29日,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成功举行。大会的主题是“转化·融合·赋能”,会议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海淀进校主办,中国教研网协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次大会历时三天,包含四个单元的内容,共有5个主旨报告、4个专题报告、4场工作坊研修、1次案例分享、1次集中展示交流,会议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
来自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教育行政领导、教研机构负责人、学科教研员、校长,内蒙古科右前旗、云南省怒江州、北京延庆和怀柔等教育帮扶地区代表,以及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海淀报、海淀教育等媒体,海淀进校领导和教研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会议在中国教研网、“海淀教育”快手号、“海淀教育”央视频号、“海淀教育”微信视频号4个平台同步直播,超过2万人次全国同步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