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转化·融合·赋能(一)
——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
2021-03-29 09:3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启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KY.COM(以下简称“海淀进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为推广应用成果。海淀进校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关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从各省市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实际出发,系统考虑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要素,形成成果推广工作方案,并于2021年3月27-2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举办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大会的主题是“转化·融合·赋能”。

会议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海淀进校主办,中国教研网协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次大会历时三天,包含四个单元的内容,共有5个主旨报告、4个专题报告、4场工作坊研修、1次案例分享、1次集中展示交流,会议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


与会专家和领导合影

大会第一天上午是启动仪式与主旨报告环节。

参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来自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副处长何成刚,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汪瑞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王芹老师。来自北京市的领导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书记、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教研网执行主编朱立祥,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程舟。来自海淀区的领导有: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邸慧清,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胡剑光。此外,本项目还聘请了一支专家团队,今天到场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梁威教授,北京市一〇一中学原校长、海淀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郭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原院长齐渝华。

来自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教育行政领导、教研机构负责人、学科教研员、 校长,内蒙古科右前旗、云南省怒江州、北京延庆和怀柔等教育帮扶地区代表,以及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海淀报、海淀教育等媒体,海淀进校领导和教研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会议在中国教研网、“海淀教育”快手号、“海淀教育”央视频号、“海淀教育”微信视频号4个平台同步直播,超过2万人次全国同步在线观看。


大会现场


参会代表专注倾听

领导和专家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邸慧清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启动仪式由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主持。


王方主任主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邸慧清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到会的领导、专家,以及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教育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

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和“金名片”。2020年,疫情期间海淀进校教研员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研发了全学段、全学科的 “海淀·空中课堂” 9007节,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保驾护航,海淀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20年7月,海淀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这得益于海淀区委教工委、教委的支持,得益于海淀进校的教研创新和专业支撑。海淀区将努力建成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海淀品质的教育强区,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领跑者、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聚集区、成为传承和弘扬海淀创新文化的主阵地。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将海淀教育的研究成果作为种子,播种在全国各省市、示范区的教育实验场中,在全国各地教育土壤的滋养和培育下,让海淀的教育成果进一步焕发新生、再结硕果。


邸慧清副区长致欢迎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在致辞中提到,海淀进校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教研机构探索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成功经验。顾教授从教研机构和成果推广两方面提出区域教研机构要做到:

一、教研机构要推动国家课程的区域实施教研机构应该成为本地区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指导中心,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引领地方和学校探索区域和校本特色,整体构建区域课程体系。二、教研机构应探索教学改进的区域经验要进一步挖掘学科育人的价值和功能;要持续探索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路径;要推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教研。三、教研机构应自我创新发展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教研部门要有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勇气、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智慧,担当起时代赋予教研部门的重任。成果推广工作要做到:

一、成果持有方和示范区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有改革的动力,也要有专业的态度,更要有务实的行动。二、成果推广是一个再研究、再生成、再创造的过程,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应用成果要系统设计、整体谋划,设计阶段性策略,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有序推广。 三、要明确要求,扎实推动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实效要在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定位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加强成果推广应用的组织保障工作,注重成果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


顾明远教授致辞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致辞中提出,海淀区的成果目前被全国10个省市的11个示范区选择推广应用,占示范区总数的1/6,说明了大家对这项成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海淀教育是北京教育的名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多年来,海淀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工作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高站位抓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方面,通过推广形成共享机制,使优秀成果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使优秀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实现再创新、再提高,持续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健全机制抓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焦关键环节建立良好的机制,履实责任。希望中国教育学会继续聚集力量、聚焦关键环节,做好推广工作机制的顶层设计,做好无缝对接,压实工作责任;各示范区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本地区推广工作的整体谋划,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完善交流机制、协同机制、宣传机制等推广工作,研究制定分示范区、分成果持有方的培训方案,组织顶尖的专家团队提高培训的精准性,让校长和教师充分理解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第三,因地制宜抓推广各示范区在推广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学校、本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提升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加强对推广应用的经费保障和条件支持,对参与推广应用工作的学校和教师要有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教研部门要学习海淀教研的经验,深度参与,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指导。通过示范推广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整体改变本地区的教育面貌。


俞伟跃副司长致辞


主旨报告与专家点评

KY.COM校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做主旨报告。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做专家点评。主旨报告和专家点评环节由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科长唐建东主持。


唐建东科长主持


主旨报告


转化 · 融合 · 赋能——“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解读和推广应用方案

KY.COM校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做主旨报告,对成果内涵进行解读,并介绍了推广应用方案。

一、成果内涵解读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海淀进校由教研员牵头,与高校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采取集中研讨、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专家论证等方法,在中小学先后组织20个学科参与、50余位专家支持、2000余次各级各类研讨和现场会,150余所学校应用学业标准改进教学,293所学校(次)、62678名(次)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评,26000余教师参与“5+M+N”学科教研课程的研修。历经7年,创建了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基于“问题—研究—实验—改进”模式,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全方位改进教学。该体系包括四个要素:研制体现学科能力进阶的学业标准;构建标准导向的“5+M+N”学科教研课程;基于标准开展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反馈;提供问题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改进指导。

二、推广应用方案

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关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充分调研示范区推广应用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海淀进校制定了“C-G-S”双主体精准教学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为示范区规定了接下来三年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保障。示范区三年的成果推广应用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育人为本,整体提升;双重主体,立体发展;转化融合,精准改进;聚焦关键,赋能实践。

海淀进校将坚持持有方与示范区双重主体推进路线,汇集各方力量和智慧,与示范区一起努力,共同探索成果推广的实施路径,融合推进成果本土化的实践与创新,推动区域育人质量提升。


罗滨校长做主旨报告


专家点评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熙副院长以《振奋精神,共生发展》为题,分别从“振奋什么样的精神”和“怎样共生发展”两方面对成果进行点评。

一、振奋精神

1)振奋专业性精神:海淀进校区域教研体系研制过程和成果固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专业性,整体成果折射了教育研究在测量方面的突出成就。

2)振奋行动精神:海淀进校通过多年扎扎实实的行动凝练出这样的成果,过程清晰、工具可用、效果非常好。

3)振奋钉钉子精神:海淀进校从全局考虑,对于相关领域持续不断的研究。

二、共生发展

1)在推广过程中,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做针对性突破。

2)要把教师的个人智慧扩展为组织智慧。精心组建团队,利用好各种资源。

3)落实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高教研员专业能力和服务精神。


张熙副院长点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尹后庆对成果进行了点评。尹会长提到该成果是海淀区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是对教育教研核心任务和关键问题持续攻坚的最新成果。海淀区的成果在全国区域教育改革是个成功的典范,引领了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基于以下四点:海淀进校的成果是顶天立地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供的最新成果,为我们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在一个区域的落实提供了经验,形成了转化落地的典范。海淀区教研队伍转型是非常成功的转型,创建了“研-修-评-改”的教研范式,其中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方式,是推动重要问题解决非常好的方式。从行政工作的视角,要吸收借鉴海淀教研系统的运作模式,通过教研带动老师,从而提升育人质量。海淀区把教研和教师培训整合起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职后教师培训走出了一条道路。


尹后庆会长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对成果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体系”揭示了教研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表现形态,能够深度发挥教研机构的桥梁和转化作用,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基本模型,也是一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体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型的成功探索。

该成果:研究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形成可选择的教师教学资源。依据学业标准、教学问题和教师实践,构建“区域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炼模型”。创生“5+M+N”学科教研课程体系。从单向输出传授,到关注教师的主动参与深度互动,成就教师、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反馈,实现评价基本程序和工作流程的制度化。问题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改进指导。探索基于教研共同体解决学科关键问题的策略、基于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的“大教研”策略、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裴娣娜教授点评


领导讲话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对与会的领导专家们以及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教育同仁们表示欢迎。尹书记指出,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启动暨培训会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国家及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整体部署的积极体现。海淀进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这一成果十余年来为海淀教师群体成长、为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海淀的骄傲。也是海淀的责任。我们愿意以此为新的起点,发挥成果的辐射示范作用。海淀将继续探索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路径,实现再创新、再提高,为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海淀进校能够结合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接示范区的实际与需求,帮助示范区深度理解和内化成果要素,在工作推进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扎实探索,开拓前行,积累更多经验,迭代创新成果,辐射更多更广的地区和学校。

尹书记表示,此项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海淀教育金名片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契机,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将大力支持。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希望双方真正携起手来,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契机,彼此赋能,助力本地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


尹丽君书记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国家教学成果北京推广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罗会长表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直以来引领着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这背后有着海淀始终传承的文化积淀,专研教学、管理、学校的积淀,以及“无教研不教学、无教研不管理、无教研不学校”的深厚文化氛围。今天的会议以及后续培训研讨,正是要宣传、学习、推广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海淀进校“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从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构建了新的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促成了教师的“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自觉主动地对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法进行深入的课前研究、课中研究、课后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让人欣喜、自豪。

最后,罗会长希望,教研员和教师要更重视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做真教育、真研究,真推广、真落实。各示范区需要不断交流、碰撞。通过培训、学习,得到赋能后转化应用,变成自己的教育行为、教研行为,在互相交流、学习中,更好地完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罗洁会长讲话

本次成果启动和培训会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全国多个省市、示范区对海淀区教育工作的肯定,是海淀教育系统对基础教育改革任务的深入落实,也是交流海淀教育经验、促进示范区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契机。大会第一天上午,示范区代表共同明晰了“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成果的内涵、核心要素以及成果推广应用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接下来,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的参会代表将深度参与成果推广应用方案优化的工作坊研修,形成学习共同体,浸润体验,互动交流,深化理解,明晰方向,为示范区更好地应用成果提供专业支持和跟进指导。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附:


文:鲁春秀、韩巍巍、张晓、孙琪、王瑞雪、王刘依、刘丽丽

统稿:杨智君

图:张烨、徐磊、张治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