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攀登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促使集团6所成员校的校本培训者科学定位、系统设计、专业实施校本研修,海淀进校师训部、集团办公室基于需求,整体设计、以校为本、个性化实施,聚焦校本研修领导力提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和学科两层面协同的系列研修,为校本培训者更好地引领与服务学校与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
1月27日,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海淀进校附属实验香山分校、海淀进校附属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6所成员校的70余位教研组长、教师培训负责人参与了第二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本次研修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专家讲座、各成员校线上线下互动研修、线上展示研修成果和研修总结,由师训部张晓副主任主持。
图1 张晓副主任主持研修
专家讲座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部科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向谊做题为“如何当好教研组长:有效研修与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
图3 杨向谊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为何要研修
研修的价值在于解决教学问题,完善自身经验,生成教学智慧。实现在成事中“成人”。
研修的内在机制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驱动,原经验在连续的反思中被激活,促进经验的重组。追求思维方式的改变与思维品质的完善。
2.如何有效研修
有效的研修活动的特点:内容具有思辨性;过程贯穿体验性;思维体现引领性;方法注重实证性。
研修活动的设计要点:注重确立满足需求的研修专题;通过现状分析找准切入点;用研修目标作为效益分析的参照;多角度开发资源“滋养”教师;安排高效集约的研修活动程序。
开展研修活动的要素:提前预热,启动反思;连续确立任务,驱动体验性学习;突出技能掌握,强化实质性互动;合作建构组本课程;研修中需处理好“分”与“合”、群体共享与个体钻研、即时效果与长远发展等关系。
研修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是:动力问题、技能问题、资源问题,要通过研修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获得感。
3.教研组长应具备哪些素养
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一是教师中的骨干。二是团队中的“首席”,应经常性思考教研组的本源性问题,主动思考与策划,精细化地引领同伴,培育教研组文化。
教研组长的有效行动策略:在执行中创新,在发现中驱动,在糅合中共生。
教研组长应养成综合融通、整体渗透的思维方式,关注自我修炼和提升,成为智慧型的研修“首席”。
各成员校线上线下互动研修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秦建峰主任、海淀进校附属实验香山分校马秋利副主任、海淀进校附属中学周琦主任、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王小明主任、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李红副校长、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李景琪副主任等6位集团成员校教师培训负责人,围绕教研组有效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分别组织各校教研组长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研修,交流分享从专家讲座中取得的收获和启发,并结合学校、教研组以及自身实际进行反思,提出下一步改进的行动。

图4 6所成员校互动研修(组图)
各成员校线上展示研修成果

图5 6所成员校代表展示分享研修成果(组图)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
教科研主任王小明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上互动研修的成果。
收获:教研组研修活动的使命是研究并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共享并创生教学智慧;培育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反思:本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了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改进”为主题的系列课例研修活动,共开展研究课37节。在学校整体统筹下,研修紧扣问题和困惑,连续驱动进行组内共生学习,教师们持续地改进教学。但是,教研组的研修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学习的变化的匹配度,进一步关注教研组研修活动中即时生成的研修问题和内容,加强对研修活动的反思和梳理总结。
改进:学校、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工作一定源于教学中的真问题,开展主题更加鲜明、方式多样、具有学科特色的微教研,并及时梳理总结、加工提炼,形成教研组的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
语文学科教研组长齐艳、物理学科教研组长王新富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上互动研修的成果。
收获:研修中“成事”,反思中“成人”。教研组是“战斗的团队”。教研组长可以做“旅长”,行中思,思中悟,悟中再行,梳理“成事”;还可以做“警长”,用敏锐的眼光抓准课题,找准切入点转化思维,跨学科、跨学段开展研修活动,落实实证,研修成“人”。
反思与改进:教研组长要具备专业学科素养,以及设计与实施研修活动、团队建设的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我反思、创新能力。具体要做好“转化”和“协助”:转化——教研组长要把教育理念、课标理念、学校理念转化为教研组的实践方案,包括课堂教学、学科活动、学科实践等不同类型方案,最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协助——教研组长要有针对性地协助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得到发展,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
数学学科教研组长范先荣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下现场互动研修的成果。
收获:第一,改变自己,提升素养;第二,结合课标设专题,调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第三,开展课堂观察,进行深度研究;第四,针对教学困惑,设计教研专题;第五,找准切入点,易于操作落实,具有连续性。教研聚焦点:一是聚焦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二是研制校本课程纲要;三是开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反思提升:第一,反思自我,提升专业技能;第二,设计连续的教研专题;第三,开发利用学科资源;第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第五,抓好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研究能力。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香山分校:
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波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下现场互动研修的成果。
收获:加强了对教研组长角色及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关注教研组研修的系统性、持续性和组本教研的构建;更加清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反思与改进:要通过民主协商对本组研修主题达成共识;依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切口,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围绕组本系列课程的构建进行实践改进,筛选资源,积累经验,不断探索,持续推动。教研组长要强化执行力和创造力,加强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加强自我的修炼和提升,追求思维方式的融通性以及整体渗透性,在实践反思梳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
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
艺术学科教研组长王倩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下现场互动研修的成果。
收获:明确了研修的价值,转变了教学思维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由封闭的转为跨学科、跨学段开放性的研究的思维转变。
反思与改进:教研活动不能局限于直观的感受,要注重思辨性,丰富研修方式,明确研修目标,过程中贯穿体验性,要及时总结并传承研修经验。教研组长要具备:带头研究的能力、指导同伴的能力、培养新教师的能力、管理团队的能力、服务团队的意识。作为教研组的“首席”教师,更要加强研究方面的素养提升,尤其下一步在组本课程方面,要做深入的研究。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
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杜春焕作为代表分享本校线下现场互动研修的成果。
反思与改进:第一,要结合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确定研修主题,注重研修的系统性和传承性。从研修前、研修中、研修后三个维度来制定具体的研修方案,让老师带着问题、带着目的走进研修活动。第二,要注重资源的整合。整合专家资源、教研组骨干教师资源,借助教育集团的引领以及市、区的教研活动的引领,建设校本研修资源库。第三,教研组长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理论的前瞻性,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发展;要具有高站位,能把握团队的发展方向,做好团队建设,让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要具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在教研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各个方面;要能够发现问题,带领团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研修小结
图6 刘锌主任做研修小结
海淀进校师训部刘锌主任做研修小结。集团校校本培训者系列研修的设计,既有高校专家对于成人学习、校本研修的理论解读,又有区域内学校的实践案例分享。今天的研修主要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和教研组研修活动两方面为教研组长提供思路、策略和方法,为教研组长的“两难”提供立体的解决方案。
1.教研组建设“难”。
教研组长需要胸怀教育的大爱、成人之美的情怀,带领全组老师将教研组建设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大家在共同体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表面上,教研组长的任务是开展学科校本研修,但其实背后是系统地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创造适宜教师发展的教研组文化。
2.研修设计实施“难”
教研组长需要以研究的态度,洞察、判断研修需求,明确目标,确定思路,整合资源设计教师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关注成员的体验,带领成员经历共享、对话和重构,并及时反思梳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刘锌主任鼓励各集团校教研组能够结合本学期的教研组长研修及时进行梳理提炼,产出优秀案例。
领导讲话
海淀进校林秀艳副校长对于本次研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专家、干部教师的全身心付出和参与表示感谢。她从两个方面对研修进行总结:
图7 林秀艳副校长讲话
1.责任与担当:对教研组长角色的再认识
聚焦两个问题反思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是否促进本组教学思维转变?是否促进本组教学思维品质的提升?
2.团队与研究:对教研组工作的再思考
聚焦两个字思考教研团队建设和研究能力提升:一个字是“组”,组即团队,要建设和谐共生、文化引领的团队;另一个字是“研”,基于“问题化—目的化—概念化—操作化—成果化”开展全链条研究能力提升。
林校长提出了两个愿望: 1. 愿各位教研组长高标准、严要求,聚焦“严谨务实”“自主创生”两个层面,不断追求卓越,让教研组在学科建设、学校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愿集团在总校和成员校的协同努力下,让研修内容更丰富,研修形式更多元,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支持与服务!
文:李珂、迟淑玲、王秀英、刘锌、孙琪、张晓
图:李珂、海淀进校教育集团6所成员校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