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海淀进校两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结题
2021-01-29 10:05

2021年1月25日下午,海淀进校组织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一般课题结题会。会上,“基于深度学习下的阅读教学改进研究”“思维地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两项课题顺利结题。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参加结题会的领导和专家有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李英杰教研员、中关村第一小学特级教师张海宏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管理所严星林所长、海淀进校校长罗滨、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马耀国。此外,海淀进校部分市级、区级在研课题负责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科研名师工作室成员,两项课题的项目组成员以及实验校的干部教师,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主持。



结题会现场


林秀艳副校长主持会议


课题成果汇报

海淀进校小教研主任柏春庆老师代表课题组汇报《基于深度学习下的阅读教学改进研究》。本课题回应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挑战,聚焦阅读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形成对阅读能力的整体认识,探索出深度学习理论下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改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并开发出一批对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具有较强启发和指导价值的示范性案例。

柏春庆主任做结题汇报

海淀进校小教研副主任牛玉玺老师代表课题组汇报《思维地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聚焦“语言”“思维”“学科素养”等核心内容,开发了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同时集萃了20多个案例,形成了基于学科内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系统模式和策略,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供教学范例,为思维地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遍推广提供实践基础。

牛玉玺副主任做结题汇报


专家点评与指导

汇报结束后,各位专家进行了评议,对两项课题规范设计和丰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其特色、亮点进行了点评,认为两项课题的研究均呈现小切口研究、真实性、实践性、应用性、规范性等特征。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适切、研究思路缜密清晰、研究实践扎实有效、研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丰硕。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展开、反哺于实践的研究模式传承、从经验性研究转向实证性研究的研究范式转变。

同时,专家们从专业的角度为课题把脉,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中肯且有价值的意见,帮助课题组继续深化研究、丰富和充实研究内容、修改完善结题报告,达成开展高品质研究的目的。

明确相关概念。明晰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概念。明晰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关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素养的发展。

目标成果关联。依据研究目标,开展实践研究,保证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研究的再深化。后续研究既要基于工具和方法,又要超越工具和方法。着力探索学生关键能力、高阶思维的外在行为表现并开发评价指标,进而开发、总结并提炼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方法和策略。


王云峰教授点评与指导


李英杰研究员点评与指导


张海宏老师点评与指导 


领导讲话

海淀教科院严星林所长充分肯定了海淀教研员的科研水平。近年来,海淀进校在课题立项方面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海淀教研员的课题研究更加深刻、系统、科学,海淀教研员对课题研究的重视,也成为了海淀教研的特色。接下来,希望海淀进校教研员继续深入研究,尤为聚焦关键研究领域、关注学科本质问题、抓住重要研究对象、注意结题报告文本撰写的规范性。期待海淀教研员能做出更多卓越的研究成果,海淀教科院将为教研员研究提供服务和保障。

严星林所长讲话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马耀国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给了特别多宝贵的建议。接下来小教研团队在科研方面将做好四点:

持续研究。小教研内部将不断完善和内化,继续深入推进研究。

问题聚焦。聚焦难点和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即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与学的真实问题。

孵化队伍。以共同体研究的形式,卷入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研究,带动一批人、一个队伍的发展。

回归实践。研究还要回到课堂,思考研究假设,落实研究计划,提炼研究成果,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和专业性课题双向驱动,确保实践更加有效。


马耀国校长助理讲话

海淀进校罗滨校长感谢两位教研员的精彩分享,四位专家在线上线下的专业指导,还有各位参会的老师一直以来深度参与研究工作。研究是海淀进校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与日常的各项业务工作完全融合在一起。在实践当中“研”是海淀进校的特点,常态化的研究让我们的工作更高位、更前瞻、更科学、更有效。同时,罗校长对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期望:

(1)扎实做好各项研究,让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工作,每一个课题都指向真实问题的解决;(2)下一步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教师研修的资源,提高学科教研课程的质量;(3)继续以团队研究的形式,由教研员牵头,卷入更多的一线骨干教师,在做研究的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罗滨校长讲话

行路方能致远,砥砺助力前行。两个课题组的成员均表示,将以此次结题会为新起点,带着专家的指导,且研且行、且行且思,带动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继续扎实且深入推进研究。未来,希望课题组老师,在“发现‘真’问题、申报课题、规范研究设计、科学开展教学实践、提炼创新性研究成果、开展阶段性反思与总结”的课题推进全流程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参会人员合影


参会教师感受

两位老师的研究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这种研究模式,给实践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课题服务教育实践的理念。从各位专家的评议中,我了解到有价值的课题研究,不是关注大概念,而是要切口小,研究深。深入问题的本质,扎实的探究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课题研究中探究学生思维的方法,支架固然很重要,但是运用支架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生摆脱支架,超越工具,真正让学生思维深入、灵动。学生思维的提升需要教师进行多层面的探索,我们要在日常中要始终保持研究常态,让研究真实发生,让效果真正呈现。

——海淀进校附属香山分校 马秋利

今天下午我们看到了两位研究型教师专业的研究成果,看到了专家们中肯的点评,让我收获颇丰。这种小切口的研究方向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这两位研究者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范例。感谢集团为大家提供的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学习范例,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协作探究的机会。育人关键在协作,这个群体为大家创设的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充满协作的氛围,而在这个氛围中每个人都是获益者。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 刘春玲


文:教科室

图:徐磊 张烨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