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区“亲子关系30问”微课发布会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培训
2020-12-28 09:12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庭教育是家事,又是国事。

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中坚,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校、教师和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团队,研发了“亲子关系30问”微课资源。

12月25日下午,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召开了 “亲子关系30问”微课发布会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培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单志艳副研究员、海淀区人大代表北京应用物理与科学研究所张永慧研究员、海淀区教委吴谨副主任、胡剑光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会议。

海淀区各中小学的德育主管领导及家长代表、学前保教管理者300余人现场参会,全区各所学校的心理学科教师、班主任及家长3万余人在线观看。 




发布会现场


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会议

(一)资源建设过程、特点与应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了《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发言。罗校长分析了资源建设的背景和定位,介绍了“亲子关系30问”微课的内容形式、资源特点和资源使用的建议,并提出未来区域层面将构建海淀区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研修课程,开展基于家庭教育现实问题的精准研究,探索内外双循环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家庭教育的功能,学校无法替代。爸爸妈妈的温暖和榜样,学校也无法替代。希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都对未来充满希望,愿意为希望付出努力。


罗滨校长主题发言

研发框架体系

课程研发由海淀进校牵头,建构了涵盖四学段、提供四服务、体现四特色,共同指向育人的课程设计体系。

精选师资队伍

研究团队由海淀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心理教师、班主任、教研员及家庭教育指导专家组成。在组建团队时有四个优先考虑:

精致打磨课程

“亲子关系30问”包括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指导、自我管理等模块,体现出“问题导向、专题性质、案例支撑、深入浅出”的特点。

问题导向:题目问题表述、开篇问题导入、课程问题聚焦。

专题性质:短、小、精、便。

案例支撑:案例呈现、问题分析、策略建议。

深入浅出:理论讲解案例化、通俗易懂。

精心用好资源

(二)启用仪式

活动现场,张永慧代表、吴谨副主任、胡剑光副主任、罗滨校长、申军红副校长共同启动“亲子关系30问”微课资源。


资源启动仪式


资源列表

)专家聘任

为积聚专家智慧,做好协同育人工作,海淀区组建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专家智库,并现场为指导专家颁发聘书。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专家组成员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康丽颖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单志艳    中国教科院   副研究员
      韩江萍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副处长
      戴文胜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校长
      尹  超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校长
      晏  红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副园长


未来,海淀区将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一是开展分类指导培训。针对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分期推出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培训课程;

二是孵化骨干教师。通过培养和指导,树立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优秀教师,树典型、出经验、做示范,为更多教师提供提升路径;

三是优化完善课程资源。继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使其体系化、多元化,通过新媒体、新范式呈现给家长和教师,共同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四)对“亲子关系”课程和教师专业指导的期待

会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家长代表周晓慧、北京市育英学校班主任代表郝杰、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肖英分别做了发言。他们作为家长、班主任、学校管理者不同群体的代表分别表达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迫切需要。他们认为,海淀区“亲子关系30问”微课是协同育人的及时回应,对教师和家长而言可谓一场“及时雨”。

家长代表周晓慧:对家庭教育的四点感受

1.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指导的知识。做学习型家长,向专家学习请教,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与孩子同步成长,共同提高。

2.家长需要以尊重的眼光和孩子相处。因为尊重中融入着爱,而爱中未必包含着尊重。

3.家长需要走到孩子心里,读懂孩子。要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对待孩子,营造家庭民主和谐的氛围,走进孩子的心里。

4.家庭教育期盼专业的知识和指导引领。疫情是一场大考,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迫在眉睫。


家长代表发言

班主任代表郝杰: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

班主任在学校中是和家长接触最密切的人,是家长最信赖的老师。班主任要用好这套资源,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读懂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题。

第二,基于班级的需求,恰当推出微课和反复使用微课。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去联结家校关系,共育学生成长。适时将微信推送到班级群、年级工作群,并与同事共享资源。

第三,家校携手陪伴孩子成长。老师和家长达成一致的育人目标,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把家长发展为队友,相向而行,携手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代表发言

校长代表肖英:学校使用微课资源的思考

一是,借助资源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完善家校共育的体系。基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资源的专业支撑和思维体系,搭建多元一体化的家校共育体系,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提升教师的素养,聚焦家庭教育的指导。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认识达成一致,给予制度保障。骨干教师领路,种子教师先行,由点到面提升家庭指导的素养。

三是,借助资源助推家长的提升,指导家长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根据微课资源的专业性、主题式、模块化特点,不断完善和拓宽家庭课程体系。


校长代表发言

(五)区人大代表思考与建议

海淀区人大代表、北京应用物理与科学研究所张永慧研究员,始终心系教育,为课程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她充分肯定了海淀区对家长、教师及学生这三个群体的心理安全问题的重视,全区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的软实力,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她提出: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和分数的关注,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深入研究家长、教师及学生这三个群体的心理安全问题,从心理安全建设和积极的心理引导入手,才是防范的关键。


区人大代表发言

(六)领导讲话

为更好的开展我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合力,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谨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要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第二,切实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要建立分管德育工作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队伍。通过校本研修和培训,开展分类指导,有效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第三,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教师们经过专业培训,积极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转变教子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吴谨副主任讲话

(七)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专题培训

会议特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提升”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研究员做专题培训。

孙云晓研究员提出,学校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教师队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最专业、最庞大的一支队伍。海淀区提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研究的课题,具有前沿意义和引领的价值。“亲子关系30问”微课给了广大的教师和家长直接的帮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别的价值。

孙云晓研究员结合国家要求,聚焦当前家庭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原因,以“生活教育视角”,提出有效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的策略。提出和谐的家庭关系、丰富健康的家庭生活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教师、班主任要用生活的视角指导家庭教育。


孙云晓研究员做专题培训

“亲子关系30问”系列资源的推出,适时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路径,指导家长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新模式,共同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幸福的家庭成长氛围,也及时帮助全区干部教师、班主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会议现场

文:马耀国 李峰 崔莹莹

图:张烨

编辑:高琳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