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宋磊、中交集团办公厅副主任路军来到海淀进校,亲切看望了云南省怒江州“金色种子计划”的教研员,并与10位代表进行了座谈。海淀进校校长罗滨、副校长申军红、赵杰志和四位班主任一并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海淀进校校长罗滨主持。
图1 大家亲切座谈
会议开始,10名怒江的教研员分享了在海淀进校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他们感谢海淀进校为他们的学习做出了精心专业的设计,提供了细致组织的服务。
1.了解、理解了教研员的工作价值和意义,也感受到了本次学习的重担和责任。
2.这次培训有明确的主题和三类丰富的课程,只有三天,就已经很震撼了。
3.海淀进校的教研员采用了便于他们接受的方式实施培训,感觉很有效。专题讲座、工作坊研修、文化研修等既有高度,又能触发他们深度、真实的思考。
4.回到怒江之后,一定会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促进怒江教育的发展。
宋磊副司长在听取了教研员代表的发言后,发表了感言。他表示,教育部在怒江州教育帮扶上出实招、求实效。他感谢海淀进校在支持怒江州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面倾情专业的付出,他也对怒江州参训教研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考表示了充分肯定。他提出,怒江州近年来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关怀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力量之下,部分硬件设施已经趋近完善,人的观念也要及时转变。怒江州教研员“金色种子计划”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能将参训的教研员培育成为真正的“金色种子”,回到怒江州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质量。他希望老师们时刻牢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就要先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的殷殷期望,培养有思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带动怒江州教育的发展。
图2 宋磊副司长和大家交流
中交集团办公厅路军副主任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从怒江老师们的交流中,看到了怒江教育的希望,参训教研员的积极勤奋展现了怒江的精神。路主任对海淀进校的专业实力和责任担当充分认可,他对在海淀进校帮扶下的怒江州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充满信心。之后,他还介绍了中交集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年来一直持续支持怒江州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怒江州的交通条件。中交集团与教育部合作“教师素质提升十大行动方案”,为怒江州教育发展提供资助,支持教研员到海淀进校来。他希望参训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开阔视野,增进师能,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带领怒江地区的学生长远发展。
图3 路军副主任和大家交流
罗滨校长也和怒江的教研员代表进行了交流。她谈到,海淀进校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组织“教研+师训”的专业团队规划立体多元的培训课程,设计了文化研修、通识课程研修、学科专业研修三大模块。罗校长说,看到怒江教研员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非常高兴,这些都将为后续的行动改进提供动力。
罗校长对首批“金色种子计划”教研员培训有四点期待:
1.及时转变观念,让育人思路更加清晰;
2.努力学习方法,让工作更有思路,更有招儿,能做实,能落地;
3.系统加深理解,让学科实践更显价值;
4.逐步树立自信,让区域教研更有力量。
罗校长表示,海淀区教委王方主任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海淀进校也非常重视此次培训,一定在促进怒江州教研员专业成长,推动怒江州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助力怒江州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中继续注入海淀力量。
图4 罗滨校长和大家交流
本次培训中心,最具特色的是工作坊研修的设计。本次研修为怒江州教研员量身定制了四个主题工作坊,分别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达”“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校本学科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修成果梳理与提炼”四个主题。工作坊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以研究促发展,设计结构化、层层递进的研修问题,引领参训教师高度参与沉浸式研修工作坊中,促进教研员深入思考,共研共建。
为了让参训的教研员有更大的实际获得,工作坊实施课小班化教学。79名教研员按学科和学段进入6个工作坊,每个工作坊不超过15人,6个工作坊同时开展“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达”等5个专题的研修。工作坊坊主们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唤起教研员的生活和教学经验,引发教研员深度思考,用关联递进的活动任务为驱动,鼓励教研员们积极贡献智慧,促进小组分工协作完成设计任务。
工作坊现场
在两位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在工作坊中专注的学习、讨论,一刻都不敢懈怠,甚至忘记了休息。大家都希望在这次宝贵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两位专家的谆谆教诲如细雨般默默的滋润着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中带着我们走进一个个充满智慧又富有启示的教学案例中。真是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组学习日志
“一节课的目标不要太多,只要落到实处,一个目标都是好的”,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今后在教学研究中,我会多从学情出发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学习收益更大。
——兰坪县民族中学 张晓静
在海淀教研员的引导下,我进一步理解了教学目标应该如何确定和表达,更懂得了作为一名怒江新时代乡村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我将凭着对家乡教育的热爱和努力学习、努力向上的精神,凭着这股“向前的力量”积极学习和实践,坚信怒江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泸水市新建完小 胡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