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从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看化学新课程教学改进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海淀教研基地承办常态化在线教研示范活动
2020-09-02 20:03

2020年8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KY.COM1号教室举行。此次活动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海淀教研基地承办、中国教研网协办的常态化在线主题教研活动。


来自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四个团队,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主题,聚焦化学新高考及复习课教学改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地途径等话题,采用现场会议加在线直播的方式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由KY.COM副校长、化学教研员支瑶老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化学教研员和化学老师8000余人次通过教研网平台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包括专题报告和交流互动两个单元。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旨在帮助教师理解素养导向的考试改革方向及试题特征,初步形成试题分析框架;引导教师理解学生素养发展内涵,学会挖掘试题素材的教学功能,基于高中课程标准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改进。

厦门市教研员江和佩老师做了题为《素养导向下从高考试题深度挖掘改进复习教学的实践探索》的报告。江老师团队基于已有的项目教学研究成果,研究高考试题、深度挖掘真实情境素材的教学功能,以项目教学方式开展复习课教学,有理论分析,有实践案例,体现了团队对真实问题解决的深入思考。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对化学问题到化学问题的解决,现在教学需要更重要的将教学重点前置,将真实、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2020年化学高考试题对信息提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都非常重视。将真实情境进行化学转化应该成为复习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学科大概念及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决化学问题,类比迁移,达到真实问题的解决。

高三复习采取项目教学方式,首先从社会热点、学术前沿、工业生产及生活实践问题中选择项目主题,然后基于学科大概念及其中蕴含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拆解项目标,进而拆解为相应的单元和课时任务,最后实施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员陈颖老师做了题为《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复习课教学改进》的报告。陈老师团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从理论架构到实践转化,对接高考、对接学生学习,改变复习课教学模式,从单元规划到单元-专题教学实施,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进行系统的教学改进。



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关注四个要素,除素养之外还有真实情境、实际问题和化学知识,这四个要素在整个命题框架中构成一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海淀团队深入开展“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王磊 北师大)”研究,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打开学科核心素养的“暗箱”。

基于学科能力表现系统模型的试题分析和复习课教学设计实施既关联素养发展的必备基础-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也关联素养的内涵实质-学科认识方式,帮助教师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评的一致性。



安徽省教研员夏建华老师做了题为《以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的报告。夏老师团队用SOLO理论进行学生高阶思维的水平架构,基于此分析试题,理解素养考查的试题特点,再明确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融合深度学习理论开展单元教学实践。



高考评价体系中,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探究与创新,归纳与论证,背后隐含的是高阶思维,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能力背后的支撑要素是高阶思维。

从高阶思维的角度看,信息整合能力是关联结构,模型应用能力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评价中的对已有模型检验判断的能力。

以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基于情境、问题导向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活动。



浙江省教研员任雪明老师做了题为《关注化学学业评价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报告。任老师团队聚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深挖内涵,链接其他四个维度的素养,结合具体案例示范如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分析试题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化学学科思想的核心: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变化观念平衡思想最能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观点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化学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化学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和速率;

化学变化可以调控。

无论是命题还是分析试题,或是进行常态教学活动,都要与课标中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水平进行对照。


互动交流


来自一线的海淀骨干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观点。



秦蕾(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化学特级教师):关注问题情境本身的真实性,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性,在真实问题解决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路径清晰化。

冯彦国(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化学正高级教师):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研究高考题并不仅是研究题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题目背后的学科思想与素养体现。

杨艳红(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化学骨干教师):关注高阶思维的内涵和问题情境的来源,注重问题的拆解与转化,基于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命题、分析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活动总结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海淀教研基地的负责人、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活动总结。罗校长回顾了课程改革当前阶段的现状与进展,回应了一线教师对深度学习与高考成绩的关切,感谢并邀请专家、同仁共同参与到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来。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全国有两个,一个在安徽教科院,一个是在海淀进校,两个基地自2018年11月份成立以来一直通过项目驱动,协同开展研究和实践。

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需要化学教研员和一线老师共同面对挑战,本次活动之所以聚焦很多老师非常关注的高考,是因为大家很关切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深度学习,强调大单元、结构化、专题性等等,那么高考会不会受影响。

今天的内容有试题分析,我们的目的不是讲题,而是基于试题分析探讨如何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思路性、方法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四个主题报告确实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深度思考。

活动背景链接:

2020年9月,全国将有20个省份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为发挥学科教研基地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和全国各地教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经研究决定,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定于2020年8月下旬,组织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等学科教研基地,依托中国教研网,面向全国各地相关学科普通高中教研员和高中教师,开展常态化在线教研示范活动。


文:尹博远 陈颖
图:中国教研网
编辑:高琳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