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战“疫”中的海淀进修人(七)
——海淀高三,这样做
2020-05-29 09:31

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熟悉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为正在积极备战高考的学子、老师和学校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区域高三年级工作的平稳、顺利推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高三教研团队在姚守梅副校长的带领下,从1月26日起就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说起这支团队,姚守梅副校长用有追求、有境界、有情怀、有担当来形容。从延迟开学、居家网络学习到开学复课,教研员们始终与学生、与老师们在一起,先行思考,勇于担当,直面挑战。


挑战一 居家学习,学习资源如何开发和供给?

接到延期开学的通知当天,高三团队就开始着手规划准备海淀区的学科线上课程。为了保证学习资源的高质量,他们带领一线骨干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物理学科教研员苏明义主任说:“从内容的选择到呈现方式的确定,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动画的设计,从思考问题的安排到课后练习规划,从PPT版面设计到编辑规范等,都要逐一进行反复研讨和修改,这样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持续到深夜。然后是一遍一遍地审看和再修改。”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研员们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不同种类的课程资源。以高三数学学科为例,黄延林老师带领一线教师开发了全套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试卷讲评”“查漏提升”四类学生课程资源包。以课程开发为载体,黄老师组织成立了课程开发备课小组、讲课小组和审课小组,区域近60名骨干教师参与其中,有效地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2月17日“海淀 · 空中课堂”正式上线,受到老师们的极大认可和学生的广泛好评。截止到5月15日,高三团队已经组织录制“海淀 · 空中课堂”546个视频资源。

挑战二 由线下到线上,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保证质量?

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分离,学生需要适应集多感官通道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动性,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适应在线学习,帮助一线教师用好学习资源,高三团队举行“在线教学研讨会”,调研学校和教师的资源使用情况,提炼优秀经验,进一步明确教研指导的方向和教学改进建议。

地理学科教研员吉小梅老师深入学校开展分层分类调研,通过微信访谈、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作业作品、听评课等方式,掌握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她提炼出教师使用资源进行线上教学的四种模式,并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思考:如何灵活使用区域提供的优质课程资源,在“取舍之间”提升地理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政治学科教研员任兴来老师,对比分析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异同,总结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互动性不强、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教师的监督管理,不能根据反馈及时调控进度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挑战三 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又遭遇疫情,怎么办?

特殊时期,一线教师对高三复习指导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教研员们开展多轮次的调研工作,了解教师需求,对“5+M+N”研修课程做了整体规划和实施的调整。在规划上更加突出不同教学阶段目标的差异性,增强教师对研修课程的选择性,引领教师高三复习课教学的方向。如英语学科,通过分组教研创编学生学习资源;化学学科,面向不同组校高三备课组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关键问题研讨。

本学期,高三团队九个学科通过平台点播、网络直播、录播下发的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74次。教研活动坚持素养导向,聚焦学科专题模块;问题导向,解决学科关键问题;实践导向,回应线上教学难题;研究导向,注重思路方法策略。

学校和老师们对于研修课程反馈如何?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葛玉红副校长:教研员利用线上教研的方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各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罗滨校长领导的进修学校以及高三团队是真正用心做教育。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高三数学学科组:教研活动注重基础,关注知识点的联系和推理过程,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教研员对各类知识、题型总结到位,对于教师备课和备考引领性强;注重高考改革方向的引领,对于高三老师把握复习方向有很大帮助。

北京市八一学校 王玉林老师: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措施都给与具体的指导,使日常教学工作不仅有方向而且有措施。高三开学初的备课组长交流和一模前的备课组长分层交流,为各校创造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让我作为一名新的高三备课组长快速成长。

KY.COM附属实验学校 于景魁老师:网上教研使教师的参与方式更加及时、方便,教师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随时回看,反复研磨,资源利用率高。教研内容充分体现了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全区整体推进,辐射范围广、教研程度深。


姚守梅副校长主抓海淀区高三年级工作已经近10年,疫情期间,她和高三团队的教研员们比往年更加忙碌,连续数月超负荷工作。经历这段时间的工作,他们有哪些感受和想法?


海淀进校副校长姚守梅:教研员是距离一线老师最近的一支专业力量。疫情期间,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育人质量?如何把握在线教学的关键要素实施大单元、结构化、主题引领式的教学?如何实现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教研团队唯有担当使命,深度研究,创新实践,为学生的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专业支撑。


语文学科教研员田圆:一名合格的教研员,首先应当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指导能力,更要有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扑面而来,让我们这些熟悉课堂,常年站三尺讲台的教研员有些不知所措,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认知,提升教研员“内功”。


数学学科教研员黄延林:2020年必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疫情打乱了原有的高三教学和教研的节奏;另一方面,今年是新高考的首战之年,面临着“三新一旧”“文理不分”的挑战。作为海淀教研员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高三数学教研的目标是:把握高考方向、整体规划课程、历练骨干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英语学科教研员栗瑞莲:正月初二开始,生活的主题词一下子切换成“资源制作”“试题打磨”“在线调研”“在线教研”。能够陪着老师们、孩子们一起忙碌,是难得的幸福。学期初的时候,我对老师们说:等到春暖花开,我们再见。谁知再见时,春天已到了尾声。一路走来,颇多不易,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物理学科教研员苏明义:责任心让我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加倍努力工作。同时,我也感受到高三物理中心组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不论任务多繁琐,工作难度多大,学习资源的制作要求多严苛,大家都能顾全大局,无私分享与帮助,体现了海淀的团队精神。


化学学科教研员支瑶:69天在线学习,14次在线教研,空中课堂、云教研把我和老师、学生联系在一起。虽然没有见面,高三二轮复习规划线上调研、与近60位备课组长的分组在线研讨、空中巡课,却让我对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如一位老师所说,2020年春夏,我们一起充实奋战、苦乐相伴!


生物学科教研员柳忠烈:疫情让学习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有人笑谈说“老师成了主播”。如果大家都是主播,那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岂不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疫情让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义教研,思考学生和老师们在新的困境中产生的新需求。用行动为学生和老师们做好每件事,这就是进修人的使命。


政治学科教研员任兴来:三个多月的时间,很少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把平凡的岗位当战地去值守,就是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拼搏与奉献”。做老师背后坚定的支持者,思考在先,研究在前,服务教与学,是教研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特殊时期的专业奉献,也是另一种抗“疫”。


历史学科教研员赵文龙:人生的长河千折百回,浪涛奔涌,气象万千。有时微风细浪,波光潋滟晴方好。有时樯傾楫摧,阴风怒吼浊浪排空。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激荡,也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豪迈。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境遇,我们都需要守住初心,在顺境之中得意而不忘形,在逆境之中悲观但不失望,尽心尽力,做好自己。


地理学科教研员吉小梅:寒假期间我们就对高三工作进行了提前规划,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不能到学校里来学习,但二轮复习依然按照计划顺利、高效地落实。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作为教研员自然要坚守岗位,为学生做好资源,全力保证高三工作有序进行。

这些年学生的能力提升了,高考成绩也不断攀升。回顾过去的十年高考(2010-2019),海淀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科本科率从54%提升到71%,一本率从27%提升到42%;理科本科率从81%提升到90%,一本率从57%提升到67%;获七个全市理科第一名,四个文科全市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淀进校高三教研团队的默默努力和付出。

2020年的高三注定充满挑战,但有这样一只“追求卓越、攻坚克难、自我超越”的教研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2020年高考,我们充满信心!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