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教委统一部署,从4月13日开始结合实际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科学衔接、有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中小学师生将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在经历全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学习新技术以适应线上教学的“新手期”之后,相信所有的师生会更加笃定和坦然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我们将联合推出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准备工作指南给广大师生,为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提供指导建议。让我们共同期待“不一样的课堂,一样的精彩”!
线上学科教学 ,你准备好了吗?
在线教学是一种师生时空分离,依托媒介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通过师生、生生基于学习资源的交互而实现,由于居家自主学习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负责课程内容的呈现、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还承担着设计学习过程、准备环境、发布资源、技术指导等多重任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保障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吧!
一、备课阶段——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线上教学并非线下教学的复制,需要根据学段、学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综合考虑,确定在线授课方式,重组知识大纲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做好线上教
1.选择加工教学资源
市区两级联合供给学生学习资源,以区级空中课堂学习资源为主,自主选择资源不叠加。根据需要设计开发包含授课课件、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课件呈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2.设计学习任务单
将课前导学、课堂练习、课堂研讨、课后作业等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流程设计成学习任务单,体现实践性和思维的发展性,引导学生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预留做笔记的空间,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3.选择融合使用工具平台
基于前期授课经验选择融合使用工具平台,建议选取便于推送屏幕、摄像头、软件窗口且互动功能完善的平台,配合便于实时交互的软件(如微信)同时使用,构建双重沟通渠道。
4.制定上课规范
提前告知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课前需要做的准备以及线上学习应当遵守的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前准备——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常规课堂教学中,上课铃声的响起、师生的起立问好以及教室的环境自然的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缺少临场感与融入感的线上教学而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营造课堂教学仪式感的重要环节。
1.授课环境
① 合适的物理空间。尽量以纯色墙面为背景,课前调好摄像头,保证视野范围内没有任何杂物,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② 构建安静的环境。与家人提前做好沟通,明确在线课堂的严肃性,避免随意打扰;
③ 与学生及家长做好沟通。避免上课期间家长过多干涉学生学习,给予安静的学习空间。
2.网络环境
① 优质的网络环境。建议提前和家人沟通避免授课期间观看视频、下载文件等占用网速的操作;
② 可靠的硬件环境。提前调试好电脑、摄像头、耳机等硬件设备以及所需驱动程序和软件平台,使用耳机等外接设备保障声音效果;
③ 应急处理预案。若遇网络或设备故障,及时切换手机4G信号或设备,备好稳定器、手机支架保证画面稳定。
3.衣着形象
① 着装。建议身着比较正式的衣服,尽量选纯色、浅色的衣服,在摄像头下保持更佳的气色;
② 形象。保持干净、整洁、好看的形象;
③ 状态。以自信、饱满、沉稳的状态迎接每节课。
4.试课准备
① 准备好授课素材、讲稿及PPT等所需授课资料,发布学习任务单以及支持资源包;
② 清理电脑桌面,背景尽量简洁,关闭无关网页、聊天工具、浏览器等软件;
③ 提前演练上课过程,测试摄像头位置、课件播放流畅程度以及软件工具调用;
④ 直播前10分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一页PPT,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三、课上交互——沉谋研虑 多措并举
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表观点、评价等互动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增强课堂交互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选取角度新颖、引人入胜的视频资源或社会热点话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开展有趣的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问题引导,深度学习。
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性、探究性任务中学习,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促使真实思维活动的发生。
3.多元互动,讲练结合。
语言精炼,适时插入答题、测试、互评等互动方式,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活跃度,整体把控教学节奏。
答题测试:主观题可选连麦答题,客观题利用平台工具,即时呈现答题数据;
板书书写:数理化等学科选用平板、数位板配合电脑使用,利用电容笔书写;
4.展示分享,点评反馈。
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生成性成果的分享以及思维活动的展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5.总结提炼,加深印象。
回顾提炼核心知识及关键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查;
6.设计作业,拓展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弹性作业,注意基础性作业和探究型、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四、课后反思——调研反馈,改进教学
为了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要进行阶段性调研反馈,通常两周为一个时间节点,采用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
客观分析:收集在线学习平台答题数据或学习行为数据(迟到早退、互动频次、互动内容),分析学习效果,总结优秀学生共性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路径在全班进行分享。
主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或学习反思调研课堂学习效果,分析亮点和不足,总结规律和经验及时改进,形成优质高效的线上教学模式。
非常时期,面对突然而来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广大教师在短时间内研发学习资源、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高效开展教学活动与指导,为保障学生高质量居家学习付出了数倍于常日的努力与艰辛。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适应在线教育的过程也一定会经历曲折,我们思考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在线教育的同时,必然会促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探析破解原有教育教学问题的新途径。让我们以此为契机,齐研共进,共克时艰,让辛勤与汗水凝结为智慧之花,待到烟消云散之时,静看百花齐放!
文: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夏玲玉 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