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2月2日开始,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和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组织海淀进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指导中心、教科室、集团办公室的教研员们成立课程研发团队,围绕新冠状肺炎疫情这一社会性议题,结合集团校情况量身打造了个性化、可选择的集团共享课程,面向初高中学生设计了多种项目式学习主题。
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在本次课程开发工作中主要负责高中基于线上学习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研发,经过多次研讨后,最终确定主题为“科学防疫 健康有道——高中生共创的科普课”,课程包含“病毒、疫情、防控、倡议”四个项目,供集团内高中生进行选择。
集团成员校积极响应
自2月17日课程上线以来,得到了集团成员校积极地响应,各校成立项目组,共享课程资源,开展备课研讨,依据学情进行项目选择,细化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线上开展项目式探究活动,取得了丰富的任务成果以及良好的学习效果。
集团成员校学习成果分享
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
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高二年级的房颖老师选择了项目一“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的免疫系统”,项目一分为三个子任务,以完成视频制作为总任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病毒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较量的。房老师对项目的课程纲要、学生手册、教师指南等深入研究后,将高二年级选择生物的40个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资料,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房老师给予适时指导。学生最终以漫画、任务单、公众号、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了学习成果。房老师表示在复课后会在全校或全年级范围内进行投票,选出优秀学生成果,并为获奖学生进行颁奖。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负责高一项目式学习课程实施的彭丹老师选择了项目一“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彭老师作为项目总负责人,选择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作为班级内项目实施的负责人,由该学生负责班级内项目的统筹与实施,并依据项目式学习“真人真事”的原则展开实施,每个班级从“官员、科学家、老百姓、医生”等不同角色出发思考问题和完成任务。学生们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拓展创新,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成了任务。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香山分校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香山分校高二年级的游新爱老师选择了项目一“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游老师在班级内组建小组,小组内部自主学习和完成任务,游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标注,在小组群内发布学习资料,悉心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批注,修改,做到了面面俱到。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科大附中)高一年级的王桂文老师将四个项目均分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教师随机答疑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任务完成度好。王老师计划在后续会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开展成果展示专题供学生们参考学习,做到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
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高二年级的李文华老师选择了项目四“《全民(校)健康生活倡议》”,该项目分为三个子任务,以制作健康倡议书为总任务,主要让学生对疫情期间的健康行为进行倡议。李老师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分组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子任务,并依据兴趣选择活动;组织学生在班会中进行成果展示,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开展探究性学习。李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促进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师生共成长
基于社会性议题的线上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实施与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尽管面临着挑战,集团校参与授课的老师们表示学生们并没有因此畏难,并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收益良多。学生在过程中依据“疫情”的真实情境中发生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而教师在其中多以引导者和答疑者的身份辅助学生开展项目。学生不仅学习了“病毒与免疫” “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治疗与防控”等知识内容,同时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归纳提炼技能和创新意识等。
集团校的老师们表示通过本次基于线上学习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实施,明确了如何更好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更好地在过程中指导学生,并表示项目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设计在线课堂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支架、学习评价内容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的价值。
本次集团共享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是集团勇于担当,提供专业服务的一次尝试,为集团成员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能力;今后将结合已有的经验和问题,继续完善课程设计方案,持续助力集团。
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教科室
图:集团校老师提供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