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研员专业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
2019-05-05 08:27

4月28日,“教研员专业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KY.COM、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协办。会议以“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 引领教研员专业发展”为主题,包括“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项目方案介绍、专家交流分享、专家研讨三部分内容。

图1 研讨会现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方中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徐贵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宋萑,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田树林,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大圣。

指导单位的领导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教学处副处长韩江萍、何成刚,以及教学处的相关干部。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务会成员、部分教研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副编审王芳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

图2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研讨会


领导致辞

图3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致辞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代表海淀区教委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一直以来对海淀教育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对海淀教育、海淀进校的信任表示感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入选“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接受“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教研员研修范式”“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普通高中课改区域推进策略”四个委托项目,具有非常扎实的工作基础。他希望,海淀进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委托的项目为载体,依托专家的智力支持,扎实开展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与试验工作,高质量完成委托任务。区教委将对委托项目的实施乃至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领导讲话

图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讲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研讨会上讲话。她强调,要充分认识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极强的政策性,它是我国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员专业标准是教研员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需要重点把握两点:第一,进一步理清教研员角色定位和职能。第二,明确研制思路。这是一项集政策性、专业性、前瞻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工作任务,要坚持政策导向、问题导向、经验导向和发展导向。

近年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全方位的教研工作、改革创新,特别是专业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学校目前对于“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委托项目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研制工作计划。她期待,项目组经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行充分论证,最终形成整个教研战线满怀期待的工作成果。

 

项目方案介绍

为了扎实、细致、高水平地做好“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项目工作,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成立项目组,用项目推进的方式边研究、边实践。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向大家汇报了“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新时期教研员研修范式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具体阐述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价值、文献研究、研究目的与任务、实施步骤、项目团队、预期成果。

图5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项目方案介绍


“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项目方案

研究意义和价值:提升教研员素养是回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挑战的必然要求,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是引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提升教研员素养是高质量完成教研转型和教研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研究目的: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展理论、实践、实验研究,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推动教研工作高水平转型。

研究任务:教研员专业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梳理,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应用教研员专业标准。

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需要关注教研的重点任务:课程建设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教育评价的研究、课程资源的研发、教学管理的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项目的预期成果:研究报告《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教研员专业标准文本。

“新时期教研员研修范式研究”项目

“新时期教研员研修范式研究”与“教研员专业标准研究”密切关联,罗校长简要介绍了基于标准的教研员研修范式研究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专家交流分享

宋萑:教研员专业身份建构——从学习与领导的角度

图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提出,未来的教育强调学习本位属性,教师发展转向教师学习。教研员要向学习领导者转型,一是作为教师学习的领导者,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研员要建立教师学习愿景,设计与组织教师学习活动,提供教师学习资源,营造教师学习环境,创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实践知识库建设,促进跨界学习与行动理论构建。教研员要引领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促成教师发展支持学习的能量,引导教师基于学生学习来设计教学,指导教师营造学习环境、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推进为了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引领教师研究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

李大圣:关于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的4点思考

图7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提出,知识能力指标应当是“标准”中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指标,应凸显教研员作为“特殊教师群体”的特殊专业知能。关于标准研制的建议:一是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教研员专业标准的作用。二是教研员专业发展指南与教研员管理评价指南,要有所侧重。三是教研员专业指标体系少而关键,突出独有的专业属性。四是标准逻辑框架简明扼要,保持标准的弹性和张力。五是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主体多元。

尹后庆:新时期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提升

图8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提出,在落实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背景下,当下教研的任务是:从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转变为对于课程整体的研究;从基于经验的教研转变为基于经验与证据相结合的教研;从教研员“个人魅力型”的研究转变为合作共同体的研究。完善课程观统领下的教研内容体系;研究和开发为中小学一线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教学和评价的技术工具。努力形成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教研共同体,着力推动教学改革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把典型或普遍的教学实践问题及时转化为研修主题,解决实践问题,并将实践成果及时转换为研修课程以推动教研水平和教研员(教师)专业水平的双提高。

 

专家研讨

与会专家围绕“教研员专业标准”展开主题研讨。

图9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提出,作为教研员,有三件事情必做,也是基本责任。一是对本学科的把握 ,把握学科本质,把握学科思想方法,把握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恐惧、困惑和问题。二是具有发现问题、发现典型、聚焦问题的能力, 发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的典型,发现好的课堂、好的教学。三是具有凝聚本学科老师的能力,能找到教师学习的动力,找到教师产生学习的方法。教研员最本质的特征是让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学习真正发生,真正学有所获。

 
图10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提出:教研员的职责和角色非常复杂,对教研员的专业要求要兼顾独特性和综合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层面的教研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不同,其专业要求要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学科综合化、学习方式变革、学科育人,使得目前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教研体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标准的研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要把握好教研员队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平衡。

 
图11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贵亮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贵亮提出,教研员专业标准,一要使人社部门明确教研员的专业资格和要求。二要让教研员或者未来的教研员,明确一个好的教研员的标准,明确努力的方向。标准承担的职能应是综合性的,最终使得教研员队伍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方面具备非常坚实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图12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提出,研究教研员专业标准是个时代性问题。一是研制标准的目的更多地是引领教研员专业发展,在教研员队伍现状复杂、层级复杂、职责复杂的现实条件下,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参照框架。二是捋清结构,简化关系,教研员作为“桥梁”的角色,要通过研究来指导,来引领。教研员的“研”,是做实践的“研”,要构成实践模型,建构实践操作的方法和策略,来推进实践的发展。教研员的专业标准研制,要注意教研员的角色特质,更多地考虑相关要素的关系,构建立体结构,借助模型来解释。

 
图1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项目组成员郭华提出,教研员专业标准是引领性的标准,是基于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从教研员的定位、角色、功能、使命、责任出发来研制。教研员与教师不同,除了自身具备必要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标准要把教研员不同于教师的特性清晰地表述出来,凸显其指导和领导教师的角色。

 
图14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提出,在专业精神上,教研员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学术上开阔的胸襟,能团结区域内最优秀的学科教师;在专业能力上,要转变教研方式,成为教师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教师教研共同体的组织者。

 
图15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提出,在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研员个人的专业素养,二是对教研员开展工作的要求。教研员要先行研究教材、教法、教师、学生,研究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等,丰富研修的内容和手段。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的目的是引领和助力教研员专业发展。

 
图16 北京市延庆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李明强

北京市延庆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李明强首先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延庆的对口支持表示感谢。他建议,教研员专业标准的研制要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要凸显教研员对政策文件的化解能力和转化能力,体现教研员群体的特殊性。

 

领导总结讲话

图1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总结讲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说,本次会议高效、高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对项目方案做了系统介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视角给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工作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大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和思路。罗校长及研究团队在前期做了扎实的工作积累,为本次会议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莫处长建议海淀进校对专家意见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并做深入研究,对照专家意见进一步对原有文本做系统修订。

图18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总结

最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代表项目研究团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她说,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凸显了教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能够引领教研员专业发展,提高教研工作品质,凸显教研员的专业学术地位。本次会议使大家对于当前教育改革、教师素养、学生学习、教师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后续,项目组将梳理专家建议,进一步研究,修订标准文本,并开展相关调研,期待通过合作把教研员专业标准研制工作做得更好,更加专业。


 

文:张晓

图:王立辰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