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构建支持乡村教育振兴的教研体系
——海淀进校承办2019年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的主题论坛
2019-04-26 08:31

会议简介

2019年4月20-21日, 2019年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成功召开,大会主题为“聚力乡村教育振兴”,这是近年来首个聚焦于乡村教育的大规模、高规格的综合性会议。

本届年会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牵头发起并担任秘书处的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全球教育共同体承办,21世纪教育研究院、KY.COM、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共同组织。本届年会吸引了来自乡村学校、学术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社会组织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500余人共同参与,围绕“聚力乡村教育振兴”这一主题,共同思考我国在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前景,探索推动乡村教育未来发展与振兴的路径。

KY.COM成功承办了本次大会的主题论坛四“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教研体系”。本场论坛聚焦教研部门在振兴乡村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分享了乡村教研建设与发展的案例和经验,探讨了构建乡村教研体系的路径和策略。论坛包括主题发言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海淀进校罗滨校长担任本场论坛主席。

图1 参会人员认真倾听

 

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尹后庆主持,KY.COM校长罗滨、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体局副局长邢秋枫、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孙冬梅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关于教研体系如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思考。

图2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尹后庆主持论坛

 

主题发言一:新时期乡村教研系统构建的思考

KY.COM罗滨校长做了题为《新时期乡村教研系统构建的思考》的主题发言。罗校长近期关于乡村教研问题针对四个省和八个区县展开了调研,并结合了2017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研的部分数据,以此为参考对构建乡村教研系统展开了一些思考。

罗校长指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乡村教研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着诸多难题,乡村教研也存在着不够深入、缺乏机制等问题,发展乡村教研势在必行。因此,要着力构建新时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教研系统,更加关注乡村教师的课程育人、乡村学生的学习和素养的发展,基于证据改进教学,采用教师众筹的教研形式,对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研服务等。

一、加强机构建设

  1. 独立设置、保证专业性
  2. 人员配置、保证常态化
  3. 经费机制、保证学术性
  4. 在训中研、在教研中训
  5. 关注职教、助农业转型

    二、提升教研员素养

    乡村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文化认同

    多元研修

    课题研究

    协同创新

    设立乡村教研员发展专项

    三、升级教研内容

    目标升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

    内容升级: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多选择

    结构升级:活动—课程,点—面—立体

    四、“六结合”教研模式

    在线培训与在场研修相结合

    校际合作与区域联盟相结合

    个人指导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名师培养与名师辐射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多元评价与研修改进相结合

    五、思考与建议

    增加机构

    街镇的教研站

    农村的中心校

    联片学科基地

    “名师工作站”

    2.构建名师 +”乡村教研系统

    共同体成长:深度互动、互相成就

    链式传递:名师,每位老师都有可能

    在乡村:自己的土壤,教学案例研讨、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AI增智:网络研修、资源助力、大数据

    获得感:教研员、教师、学生的成长

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和第一资源,乡村教研要在理念上、任务上、机制上有所创新,做好专业的支持工作。

图3 KY.COM罗滨校长做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二: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做了题为《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主题发言。王处长指出,深入推进校本研修的落脚点是要形成教育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文化的熏染下形成研修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一、推动校本研修,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 着眼教师群体的大多数
  • 着眼教师素质的专业化
  • 着眼教师教学的常态化
  • 着眼教师发展的共同体

王处长指出,以四个“着眼”为特点的教师队伍建设及校本研修丰富发展了教研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探索路径。

二、深化校本研修,突破教育生活的文化困境

深化校本教研要构建一种教师文化,着力解决几个问题:

行政推动与教师自觉:行政推动的指令性、规定性,忽视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教师的发展需求、兴趣需要、共同价值得不到满足

专业发展与劣质研修:打破封闭、孤立状态,走向开放与合作、协同与共享

文化建设与形式主义:校本研修的整体改革,建立一套制度和机制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文化

差异化与同质化:真正优质的共同体应该是内部成员保持差异和个性的共同体

三、提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的文化使命

教学即研究:学校内外的一切元素都作为教育资源,形成教育主张,教育思想。教育生活,教学即研究

学习化的生活: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方法、思维、认知

图4 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做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三:在海淀助力下的县域教研发展之路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体局副局长邢秋枫做了题为《在海淀助力下的县域教研发展之路》的主题发言。邢局长首先简要介绍了昌黎县教育发展情况,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年轻教师专业基础薄弱、年龄断层的情况。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理念不足以支撑发展需求、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脱节、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研团队工作质量偏低等情况。2016年,海淀进校正式与昌黎县教体局签约合作,展开了全方位的帮扶和交流。

合作过程:初识期

海淀进校为昌黎县提供区域教育发展咨询,开放相关研修活动

海淀进校选派教育专家帮助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专家讲座、培训,提升昌黎县教师队伍水平

海淀进校帮助昌黎县推进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

海淀进校为昌黎县提供个性化需求培训,搭建全国学习、交流的平台

昌黎县与海淀进校共享相关教育教学资源。

合作过程:蜜月期

参加海淀骨干教师研修

培训者和教研员赴海淀跟岗培训

参加高端会议

海淀专家来昌黎县进行专题培训

师徒式精英成长班

日常网络沟通交流

合作过程:内化期

调整工作思路

教学技能长入

团队素质提升

夯实工作目标

未来县域教研发展的五个方向:

推进教研模式的两次飞跃

培养骨干教师

建立学科教研基地校

建设高素质研训团队

促进信息化与教研的融合。

图5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体局副局长邢秋枫做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四:新复式教学“唤醒”乡村小校课堂活力

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孙冬梅教授做了题为《新复式教学“唤醒”乡村小校课堂活力》的主题发言。孙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新复式教学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中应用的情况及其变革过程,为乡村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鉴。

新复式教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复式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新复式教学注重“同动同静”,“同动”是面向两个年级的直接教学,重点讲解或检查反馈教学中的重难点;“同静”是面向两个年级的间接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复习、练习的任务都要围绕重难点。

新复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动””静”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声浪干扰

同科搭配、相邻编班,创造年级互动,满足了学生“跨级”学习(两次学习)的需求

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年级之间互动,发挥了复式教学“大带小,小促大”的优势

图6 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孙冬梅教授做主题发言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嘉宾们围绕“教研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尹后庆

新复式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对一线教师提供持续支持,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教研同现存的教研体系中存在着密切关联,可以通过项目的经验来调整改进教研,这对目前的教研制度是一种启发。

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要从一线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

要不断思考一些教育现象,类似“复式教学”的一些认为落后和过时了的方法,也许是因为它有价值的地方还没有被很好地认识与发掘。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具个性化和选择性。

KY.COM校长罗滨

教研应发挥三大功能:

当教师需要支持时,教研员应在教师身边提供贴身指导

当教师取得成绩时,教研员应帮助其提炼成果,进行推广

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图7-8 参会嘉宾广泛讨论交流

乡村教育的振兴既是中国教育人的百年梦想,更是新时代面临的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乡村教研的探索之路将是一个需要持续探讨的话题。海淀进校将协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助力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图9 参会嘉宾合影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