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五届“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暨“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四次会议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教育砥柱:成长和发展中的教师。大会包括主旨报告、特别访谈、主题分论坛、叙事板块、校际沙龙、工作坊等环节。
图1 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的特别访谈环节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担任总策划,KY.COM承办。KY.COM校长、化学特级教师罗滨担任访谈主持。
四位访谈嘉宾是:
-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德育特级教师吴甡
-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物理特级教师陈珍国
-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曹宝龙
-
重庆市北碚区教委副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饶英
分别来自四个省市,有教师研修机构的负责人、教育行政主管领导,也有名校校长,但同时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特级教师。五位专家共同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寻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Q:访谈话题1:
教育的新时代,是一个迅猛变化的时代、跨界创新的时代、技术不断迭代的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曹宝龙:
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看,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发展的素养有:
第一,从心底里爱做教师、爱学生。
第二,学科专业知识。
第三,人文历史、科学等文化知识。
第四,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
吴甡:
从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的角度来看,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好人、行善事。教师所有的行为、人格、思维、习惯都给学生以影响。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让教师做好人,是新时代最需要校长重视和培养的。
陈珍国:
从教研员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五个力”:第一,洞察力,即对未来的认识和把握的能力。
第二,理解力,即对学科、学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第三,共情力,即对未来建构师生关系的能力。
第四,学习力,即把握自身发展的能力。
第五,创造力,即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教育的能力。

饶英:
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提升学习力、思考力、感染力、审美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带给学生有效的深度学习,才能培养具有跨界能力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其中,感染力是新时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教师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才能深深地感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维品质。

罗滨: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育人的素养,要从“教书”转向“育人”。
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表现为:“吃透考试大纲—分析考试要点—基于考点的强化训练—知识再现为主的评价”,突出特点是“讲背练考”,关注知识。
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表现为:“分析国家课标—理解学业标准—基于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育人—基于素养发展为主的评价”。
我们要引领教师转变理念,关注育人。教师教学工作要从“考试导向”转向“育人导向”,必须关注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的提升。
Q:访谈话题2:
在我国,有国家、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学校五级教研。教研和培训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的特色。那么,基于新时代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委主任、教研员、校长又应如何支持教师发展?
曹宝龙:基于对校本教研的调研结果发现,学校教研组长的能力亟待提高。多年来,杭州市教研室非常重视并持续不断地开展教研组长培训,抓好教研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教研组长的培训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明确教研流程,学会制定教研计划;
二是通过观摩和实践演练,学会组织实施学科组教研。
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持续提升基层学校教研组长的教研能力,整体提升区域的校本研修品质。
陈珍国:
要想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区域层面一定要建构起一种信任的文化。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支持系统”,打造指向教师职业幸福的激励体系。
一是基于专业发展目标的动力系统,
二是基于专业学习内容的课程系统,
三是基于专业学习成效的研修系统,
四是基于专业学习环境的平台系统,
五是基于专业效能提升的内组织系统。
具体的路径为:
第一,价值引领。
第二,需求满足。
第三,问题解决。
第四,成果表达。
第五,幸福体验。
吴甡:
支持教师成长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校长要从三个方面来支持教师成长:
第一,精神引领。引导教师把党和国家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老百姓的需求,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合一,三位一体。引领教师先做好人,再为人师。
第二,专业引领。校长要转变教师理念,为教师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
第三,教研和培训创新。比如,为教师提供多元、丰富的培训内容,设立首席教研员制度,利用大数据推送为教师提供精准的专业发展支持。
饶英:
北碚区教委为促进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形成了一个高校、教研机构、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体系。依托西南大学,建立了北碚区的高端人才流动站,选拔区内最优秀的教师在高校跟岗锻炼,由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高端人才流动站的学员又分别在区域内不同学科建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在全区招聘学员,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再带领集团化办学,开展集团的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的学员又辐射到全区中小幼所有的学校。
罗滨:
通过两轮的讨论,我们达成了基本共识:
第一,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加强职业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明确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更善于懂得和发现学生,更加明白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第二,教师发展的特征是从被动到主动,是学习和成长,具有实践性、体验性、阶段性等特征。
第三,教研和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从原来的教研活动转型升级为教师研修课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教师研修课程,让教师参加研修后,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对学科本质、学生学习有新的理解、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作为教研员、校长、教委主任,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就要调适反应的条件,加快反应速度,提高转化率,使教师不断地应用所学,反思提高。
寄语教师同行、未来教育家吴甡:好的教育不一定是名人、名校做出来的,普通校也完全可以做。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饶英:求真的朴素远远胜于虚假的精彩。让我们静下来、慢下来,在求真的朴实当中去触摸教育的真实。
曹宝龙:平静、安心地做教育。
陈珍国:推开门栓,让田野之风浸润我们的思想。扎根课堂,让协同研修成就我们的职业灿烂。
罗滨:和学生一起成长,做一名百度不知道的老师。
本次大会,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牛玉玺,以及对口支持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玉渊潭中学等4所学校的10名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参会。
海淀进校及对口支持学校参会代表合影
大会背景介绍
第五届“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暨“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四次会议,聚焦“教育砥柱:成长和发展中的教师”主题,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未来教育家》杂志、江西省教育学会、南昌市教育局、中国知网共同承办,由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昌师范附属小学协办。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致开幕词。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副市长龙国英女士致欢迎词,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曹伴好发表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任友群做题为“教育家的产生何以可能——华东师大与上海市委的探索”的主旨报告,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做题为“教育是人类的未来”的主旨报告。
为期两天的论坛,六十余位有影响力的嘉宾分别通过主旨报告、特别访谈、主题分论坛、叙事板块、校际沙龙、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分享理念与实践。八个主题分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工作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