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进入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环节。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共设8个分会场,来自江苏省南京市、重庆市北碚区、浙江省、上海市、天津市和平区和北京市海淀区等6个地区,共22位教师进行了展示。全体与会人员围绕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教学改进、学习方式变革等关键词展开课例研讨,来自高校、教研部门的专家进行点评指导。
现场课展示及研讨
语文学科
分会场9 语文现场课展示及研讨(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徐志伟主持了江苏南京分会场的语文现场课展示及研讨活动。
主持人徐志伟
教学现场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的吴勇、柳咏梅、徐飞3位教师,围绕记叙文写作,分别进行了《第三人称写场面》《你、我、他——记叙文人称之选择》《视角的选择与转换》三节现场课的展示。
其中:
✦小学现场课基于学生场面描写的难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现场课借助人称选择提升学生写作立意的能力;
✦高中现场课关注写作情境的设置,在叙述视角比较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专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王云峰
王教授充分肯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一起开展现场课的教学形式,肯定了三位教师围绕叙述性文本写作进行的积极尝试。
1.要教写作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要设定适宜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做事中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2.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要关注学法,学法要关注做法,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北京教科院副主任、特级教师李卫东
李主任从“讲故事”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聚焦写作知识开发和使用的教学活动设计,肯定了现场课开发的适宜、有用的写作知识,提供的支架性材料或写作支架,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丰富了写作的感受。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在任务情境设置上也给现场课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分会场10:语文现场课展示及研讨(重庆市北碚区)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发展部主任、特级教师杨蔚主持了重庆市北碚区分会场的语文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杨蔚
教学现场
来自重庆地区的周胜华、邓凤军和张弘3位教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双主共学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分别进行了《送元二使安西》《于矛盾处见情深》《声声慢》现场课展示,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刘蜀黔老师作了汇报交流。
其中:
✦小学利用思维导图提取送别要素、概括诗歌大意,还通过想象画面、拓展阅读理解意象,感悟作者如何借景物表达别情;
✦初中通过回顾旧文,引导学生聚焦“矛盾”,发现阅读诗词的方法,并在群文阅读中迁移运用;
✦高中关注学生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融合与发展,学生在追问补白、勾连想象等活动中,对李清照的生命状态与词中传达的生命意义有了多重理解。
专家点评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文丽
1.古诗词教学能够符合年段的阅读要求。
2.教学中较为重视诵读悟情,培养语感。
3.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重体会轻结论。
4.应重视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课堂时效性。
5.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开展古诗词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彬福
1.注重引导学生建构,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追求。
2.思考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回归读诗的正道。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特征以及教师专业储备出发,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
分会场11:语文现场课展示及研讨(北京市海淀区)
KY.COM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周曼云主持了北京海淀分会场的语文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周曼云
教学现场
来自海淀区的张海宏、邱晓云、王建稳3位教师围绕古代诗词中的“送别”“思乡”主题,分别进行了《古诗二首》“情深意长话送别”《苏幕遮》现场课展示。
三位教师由景入情,引导学生诵读吟咏,掌握古代诗词的阅读方法。其中:
✦小学关注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诗歌中“景”与“情”的理解;
✦初中关注送别诗情感的丰富性,感受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
✦高中关注诗词中的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归纳思乡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一般特点。
专家点评

三节展示课具有如下特点:
1.基于学科特点的内容选择。诗歌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三位老师的展示课为我们梳理出诗歌教学的基本路径:关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关注“景”“情”的虚与实,关注视觉与心理层面的冷与暖,关注细节的动与静。
2.指向教学目标的过程评价。评价的落实,一方面体现在与学生的对话反馈中,一方面落实在作业设计中。三位老师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促进素养发展的任务设计。三位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比较阅读、以写促读、设置挑战性问题,为老师们提供任务设计的范例。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雪军
1.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逐步积累、循序渐进,教师要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三节课体现了深度学习,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由一首诗的现象上升到方法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类诗怎么读,并实践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当中。
数学学科
分会场12:数学现场课展示及研讨(浙江省)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朱德江主持了浙江分会场的数学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朱德江
教学现场
来自浙江省的沈强、曹建军和杨帆3位教师,聚焦“学为中心”和核心素养,分别进行了小学“三角形分类”、初中“三角形复习”、高中“以形辅数看函数”的现场课堂教学展示。
其中:
✦小学关注分类思想和空间观念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初中关注知识结构化和几何图形研究的一般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而总结出整体研究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其它几何图形的研究;
✦高中关注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以三角形中的数学问题为情境引入,建构函数模型,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让学生学习“以形助数”直观解决抽象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高即时交流和探究活动开展的效率。
专家点评
KY.COM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张鹤
1.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态度,决定其教学观;教师要通过知识教思维、方法和思想观点,例如分类的方法、图形研究的方法策略、函数的思维方法、公理化思想、函数思想等。
2.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讲“想法”而不只是讲“解法”,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而不应只交流思维的结果。
3.建议进一步把握教和学的顺序,建构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方法到具体方法、从性质学习到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尚志
1.课堂互动自然,教师创造了好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关注学生是否达到真正的理解。
2.核心素养要长时间积累形成,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整体规划,而不是只靠一节课实现。
3.在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找题目帮助自己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让学生重复做题。
4.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围绕更重要的、更为核心的内容选取适合的素材开展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目标更集中、探究更充分。
5.一节课不需面面俱到,给学生留一点“念想”,方法理解和思想感悟是更重要的。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开发新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悟出和学会“会想”。
分会场13:数学现场课展示及研讨
(上海市)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特级教师黄华主持了上海分会场的数学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黄华
分会场合影
来自上海的钱晓明、陈纯、戴中元3位教师,围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主题,分别进行了《梯形》《利用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平面三公理》现场课展示。
其中:
✦小学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
✦初中关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高中关注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及公理体系的建构过程。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研修员焦锟
1.注重对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脉络的整体把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课堂中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
3.关注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学生深入的学习过程。
吴正宪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1.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在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发思考;通过对话、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
3.教师心中有学生,授课有课感。
分会场14:数学现场课展示及研讨(北京市海淀区)
KY.COM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邵文武老师主持了北京海淀分会场的数学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邵文武
教学现场
来自海淀区的王丽星、孙芳、李劲松3位教师,围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主题,分别进行了小学“体积”、初中“代数式再认识”、高中“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现场课展示。
其中:
✦小学关注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初中关注从不同角度认识代数式,积累借助几何方法解决代数问题的经验,在类比、猜想、推理的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关注引导学生在对双纽线方程几何性质不断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用代数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之美。
专家点评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数学研训员王乔明
1.以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突出了数形结合思想。
2.给学生充分表达认知和想法的机会,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一步步进行数学建模,不断进行数学抽象和运算,递进式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以数学之美育人。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范存丽
1.这是生长型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在成长,学生思维在参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2.关注数学本质,削枝强干,以问题驱动学生前行,以工具撬动学生思维。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高萍
特级教师
1.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身心的对接,体现了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科核心素养。
2.三节课都是基于主题的整体构建,体现了“深度学习”,突显了理解和批判、联系构建、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等特点。
物理学科
分会场15:物理现场课展示及研讨(天津市和平区)
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朱轶男主持了天津市和平区分会场的物理现场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持人朱轶男
教学现场
来自天津的曾波和张菁两位教师,围绕欧姆定律主题进行了现场课展示。
其中:
✦初中关注从定性判断到定量规律的实验设计过程,以及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关注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获得与分析,探究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的结论。
专家点评
KY.COM名师工作站主任、特级教师苏明义
1.两节课课堂密度大,结构严谨,环节连接顺畅,过渡自然。
2.注重学生探究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表达。
3.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
原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陶昌宏
特级教师
1.这是两节生动的物理课,两位老师语言清晰、反应机敏。
2.物理课堂联系到中国梦,体现了学科德育的价值。
3.建议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多投入些时间,多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
参会教师合影
分会场16:物理现场课展示及研讨
(北京市海淀区)KY.COM物理教研室主任马朝华主持了北京市海淀区物理分会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
主持人马朝华
教学现场
海淀的张长磊老师和周革润老师,围绕“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主题,分别进行了初中、高中现场课展示。
北京市八一学校张长磊
北京一零一中学周革润
其中:✦初中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使其能够利用课堂知识解释实际问题;✦高中在科学思维方面,引导学生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冯华
1.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物理学科。
2.培养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探索自然的方式学习科学。
3.物理课堂教学,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情境。
4.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明线,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推理为暗线,推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桑嫣
1.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学生活动,实现物理逻辑思维的连贯性和进阶性。
2.不断重复“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原因”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以物理学科系统的视角,重视“电磁感应”这一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所发挥的重要价值。
4.统筹协调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独特育人价值。
半天的现场课展示及研讨为参会老师们提供了分享成果、交流碰撞的机会。那么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基本特征?课堂教学将走向何方?大会将以专家报告和专家沙龙等方式从学科本质上给予一线教师以理论上的引领。
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2.【说课展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二)——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