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时期,教研系统被赋予了新使命,对教研员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2018年7月8日,KY.COM第八届暑期全员研修拉开帷幕。研修主题是“新时期教研的使命与担当”,进修学校全体教职工以及来自北京房山和通州区、河北、天津、杭州、成都等兄弟单位的同行,还有12名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学员参与了本次研修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分享交流”等形式,共商教研使命,共话教研担当。
图1图2 全员研修现场
图3 王世东书记主持会议
【主题报告】
罗滨:新时期教研的新作为
罗滨校长回顾了“十二五”以来海淀进校在丰富教研职能、加强队伍建设以及课题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并针对新时期教研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总思路和具体措施。
回顾和思考:顺应改革,以变应变
调整职能 建设队伍 以“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为价值导向,于2012年成立五大中心,即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服务区域教育功能增强。同时努力打造“双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和和多岗位胜任的“教师队伍”。
提升教研能力 加强自我修炼 自2011年以来,海淀进校坚持进行全员研修、专题研修和私人定制相结合,提升教研能力。全员研修明确教研的方向和理念,专题培训解决教研员工作困难,私人定制解决教研员个性发展需求。海淀进校近年来暑期全员研修主题如下:
课题项目和成绩效果 海淀进校坚持实践取向和团队研究,以课题项目为载体,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显著。
新时期新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海淀进校的代表
直面挑战 时代在变化,课程改革在深入推进,教研工作挑战巨大,给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支持学校课程供给的转型升级?如何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如何帮助教师基于评价来改进教学?作为教研部门,如何应对挑战,顺应课改发展趋势,破解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难题,为区域教育决策、学校发展提供更高品质服务?
总思路和具体措施 以“登高望远、脚踏实地;顺应时代、狠抓落实;居安思危、理性平和;兼顾各方,抓住关键”为总思路,在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第一,继续加强师德修养。为教研员动力系统加油,塑造教研员独特的人格魅力。
第二,继续丰富专业内涵。聚焦“教研员课程领导力”,真正实现从“学科教学指导”到“课程育人能力领导”
第三,继续提升引领品质。通过自我培训与外部支持等途径,帮助教研员引领品质从被赋予的“责任”到主动的“担当”。
图4 罗滨校长作主题报告
【专家讲座】
董洪亮:关于教研工作的三点报告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主任从江苏省教研室的近期工作、教研工作专业化问题、当前阶段教学研究的若干现象三个方面来介绍了江苏省教研室的优秀经验以及自己对教研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江苏省教研室工作经验:推进教研网络化——教学新时空建设;鼓励主动教研——室内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9项);尝试实现从经验到证据的转变——由教育厅、教科院设立专项;提升教研整体品质——推进开展县区教研工作考核以及学校教研组织建设。
教研工作专业化问题:教学研究与教学行动要紧密结合;让教研工作这项职业逐步专业化;教研工作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在于教学指导。
当前阶段教学研究的若干现象
1)意义世界的失落: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2)理性(概念)主义与滥情的观念世界并在: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和话语;
3)可疑的数量化:定量的数据分析要使用严谨;
4)无法理解的繁琐化:图示要清晰明了;
5)匪夷所思的问题呈现与语言:要反复推敲研究问题和用词。
图5 董洪亮主任作报告
李永瑞:教研队伍建设——个人团队共成长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瑞副教授作了题为“教研队伍建设——个人团队共成长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的报告,从“准确定位,优化路径”“自知知人,借力团队” “经心相宜,目标同一”三个方面为海淀进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方向引领。
准确定位,优化路径
海淀进校的定位是:既要帮助校长等教育管理者成长,也要帮助一线教师成长,并力图使他们共同成长并相互增益来切实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优秀的管理者要能够自觉主动站在全局角度,全心全意帮助他人(校长/主任/教师/学生)成长者;职业生涯成功的真谛在于: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管理。
自知知人,借力团队
承认并认识差异:作为团队管理者与组织领导者,需自知亦要知人;尊重差异,借力团队:要认识到个体特质的差异,因势顺导,用其所长。
经心相宜,目标同一
顺应变革,转换角色:变革时代领导者的角色要从“指挥官”转换为组织成员的心灵导师和成长教练;转变思维,自将将人:重视制度建设,有效平衡各利益主体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将组织与个人的成功以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图6 李永瑞副教授作报告
【案例分享】
海淀进校3名教研员为大家分享了个人与团队成长的优秀经验,将个人的成长融于团队的发展中,以教研团队的发展更好地引领海淀教育的发展。
图7 刘汝明副校长主持会议
“变”中寻突破,“常”中有坚守
小学数学教研员付丽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回顾了四年来在海淀进校的成长,总结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和一个“常量”。这几年,付丽老师经历了从被动地等待解决办法转变到主动地想办法,从独立完成工作转变到团队协作共赢,从埋头苦干到创新思路。认真、努力、责任、担当是永恒不变的“常量”,而尝试、探索、创新则是不断追求的“变量”。
图8 教研员付丽作主题分享
诚心沟通 潜心研究 信心前行
数学教研组组长邵文武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数学团队的建设经验。邵老师从“诚心沟通建队伍” “潜心研究做项目”“信心前行促发展”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数学教研组的团队建设的经验。数学教研组将继续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地为海淀区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图9 教研员邵文武作主题分享
精准诊断 突破重点 辐射引领——区域教研指导学校学科教研基地建设
陈颖主任以各学科组优秀案例为依托,分享了区域教研指导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策略:深入调研,精准诊断;全面指导,重点突破;搭建平台,引领辐射。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和目标在于实现基地校优势学科教研组由规范型到研究型再到创新型的稳步提升。
图10 陈颖主任作主题分享
李永瑞副教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及其团队所做的工作,对三个案例分享分别做了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领导和专家的引领,同事之间的经验交流激发了思维上的碰撞,引发了很多深入的思考,关于新时期教研的研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