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实施管理的相关要求,2018年7月3日上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启动仪式暨工作研讨会成功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为海淀进校培养基地授牌。
图1 黄伟副司长给海淀进校基地授牌
图2 会议现场
启动仪式由海淀教委副主任屠永永主持。
图3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屠永永主持会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国培计划”项目办刘敏副主任、王刘依老师、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董萍、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和工作研讨。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欧阳津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景斌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研究员等名师领航工程导师参加了活动。参加启动仪式和工作研讨的还有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12位学员、名师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海淀进校相关干部教师、海淀区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
海淀进校培养基地负责人罗滨校长介绍了海淀进校名师培养基地的特色及工作规划。她说,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培育”为主题,创新性地构建了A-U-S培育模式,基地协同全国高校、中小学共同培育名师学员,探索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培育的新机制。同时,搭建了海淀学科基地与学员所在单位的双实践场域,实践性极强。构建的六个单元、九个模块的研修课程,关注学习与输出并重的研讨讲习机制,丰富了学员的研修经历,绘制了学员个性化的卓越成长路径。
图4图5 海淀进校培养基地负责人罗滨校长介绍基地特色与规划
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与学科实践并重的独特优势,组建了由学科实践导师、学科教育导师、学科专业导师、教育发展导师组成的四导师团队,共同助力名师学员的成长。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图6图7 领导为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国培计划”项目办刘敏副主任在会上宣读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对基地工作的开展以及学员三年期间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图8 刘敏副主任介绍“名师领航”管理办法
此次活动既是启动仪式,也是工作研讨。与会的导师与学员就未来三年,如何更好地促进12位名师学员的发展,以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学员们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用心、精心、高位、系统和创新”,感动于“海淀进修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敬业精神”,纷纷表示将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三年规划,聚焦问题,潜心研究,努力成长,不辱使命。同时,带好自己的教师团队,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图9 学员自我介绍
导师们则从专业指导的视角,对未来三年的研修与指导,与学员们分享了观点,提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强调名师学员一定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直面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问题,解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二是要着力思考,面对未来,如何培养一批能引领世界、引领中国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图10 导师郑国民教授分享观点
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强调了名师培育“要从学科回归到教育”,“从外在各种要求回归到生命自觉成长与发展的状态”,“回归到儿童的角度”等三个回归。

实践导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张鹤用“三做”与学员共勉,“要做真会的老师;要做能把学生教会的老师;要做有思想的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学术思想的人”
图12 实践导师张鹤老师分享观点
更多的导师们谈到,教育家的成长除了需要外力,更需要学员自身的内力、内因,导师也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导师和学员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海淀进校入选首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是海淀教育的大事,得到了区教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谈到,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把培养基地设在海淀,将拓宽海淀区教师培育的领域和教师培育的能力空间,开创海淀区教师发展的新局面。对今后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三点希望:他希望海淀进校培养基地能够成为名师成长的新高地;成为凝聚资源的强场域;成为未来教育的引领者。他表示,在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海淀区教委将在相关政策与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全面保障。
图14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讲话
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把启动仪式称之为“营养丰富的研讨会”,他充分肯定了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在课程设置与培育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他认为这是教师培育供给侧结构的探索与创新,海淀进校培养基地构建的课程体系,在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节奏上,都是创新性的。同时,关于名师的培育,李奕副主任提出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新时代,面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什么是真正的好老师?对于好老师的不同定位,教师培育如何转型升级;二是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教师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差异在哪,教师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三是教育家型卓越教师的培育,如何恰当处理放、管、服之间的关系。他强调,这都是名师培养基地要关注并着力探讨的问题。

图15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讲话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高度称赞海淀进校培养基地专家导师的高配置,每位学员配备四位高水平的专业导师,全面服务名师学员的成长,充分体现了海淀教育、海淀进校的影响力、凝聚力。同时,黄伟副司长对名师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是“国家队”“集训队”,需要每一位学员认真、努力;第二,名师学员要淡泊名利,专注成长,要做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第三,学员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领航者,要进行教育扶贫,带动区域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基地和学员的双选,来自全国10个地区(北京、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河南、海南、重庆、云南、陕西、江西)、3个学科(语文、数学、化学)的12名特级、正高级教师成为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首批学员。作为14所培养基地中唯一的教师研修机构,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将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创新的双重优势,运用学科教研基地、知名中小学等实践场域,整合海淀的高校资源,拓宽教师培育的空间,构建名师成长的良好生态,探索区域名师培育的成功经验,实现项目实施与海淀教师发展的双赢。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将牢记职责、履行使命,为海淀、首都、国家教师队伍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