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育大咖汇集海淀进校基地 四导师团队助力名师成长
—— “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召开导师工作会
2018-06-12 15:09

2018年6月6日上午,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在北京中法实验学校召开“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导师工作会。


项目背景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国培计划”在促进教师校长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教育部决定实施“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简称“双名工程”),首期名校长领航工程已经于2015年启动,2018年启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

名师领航工程的项目定位是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同时,引导支持参训教师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教育扶贫,加强对口支援、协作帮扶等社会服务,辐射带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质量提升。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

海淀进校经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答辩、专家会议遴选、网上公示等环节,成为了首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是14所入选的培养基地中唯一的教师研修机构。

2018年5月7日上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行了“国培计划”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结业和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开班典礼。下午,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组织召开了名师领航班基地和学员“双选会”,来自全国10个地区(北京、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河南、海南、重庆、江西、云南、西藏)、3个学科(语文、数学、化学)的12名特级、正高级教师成为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首批学员。5月8号下午,海淀进校以专题工作坊的形式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学员见面会。

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5月7日正式启动“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之后,海淀进校培养基地按照项目办的要求迅速行动,细化三年培养方案,组建四导师团队(学科实践导师、学科教育导师、学科专业导师、教育发展导师)。


“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召开导师工作会

为了进一步明确导师职责,并为学员第一次集中研修做好充分准备。2018年6月6日上午,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在北京中法实验学校召开第一次导师工作会,对名师培养工作展开深入研讨。

导师团队大咖汇集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曹一鸣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杨志成副校长、张景斌教授、王尚志教授、王云峰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吴欣歆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鱼霞研究员、谢春风研究员、正高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等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学科教育导师和教育发展导师汇集一堂,共议名师培养工作。由海淀进校和中小学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组成的学科实践导师团队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项目办副主任刘敏副教授、项目办专家杨明全教授、项目办王刘依老师到会指导。


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主持。

罗滨校长首先代表海淀进校基地感谢各位专家担任导师工作,罗校长简单介绍了名师领航工程的项目背景以及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特色,表示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导师将和学员一起,结成研修共同体,指导学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凝练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项目办副主任刘敏副教授代表项目办详细介绍了名师领航工程的项目背景和意义。刘敏副主任指出,名师领航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教师的背景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政策指导下提出来的。名师领航工程的学员经过了严格的遴选过程,他们是国家级名师,也是未来的教育家。名师领航工程项目办和各培养基地一起,要在名师培养工作中探索并形成中国经验,同时还要将中国经验传递出去。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从项目定位与目标、研修课程与模式、项目机制与保障、项目考核与评价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海淀进校基地的培养方案,特别是针对三年六单元进阶式培育课程体系、“A-U-S”卓越教师培育模式、四导师团队合作培养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导师近期需要完成的指导工作进行了布置。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数学特级教师杨冬香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杨老师说入选名师领航工程,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这个项目中,不仅要实现个人发展,更要立足学校,辐射海淀北部地区,同时还要着眼于国家教育的发展,把自己的教育梦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潜心研修,不辱使命。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孙继刚校长代表学校表示,将尽全力为学员发展提供支持,愿意为名师领航工程项目开展提供实践场域,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带动学校的发展,带动整个海淀北部地区教育的发展。


与会的各位专家围绕名师领航工程和海淀进校培养基地的工作,进行了集体研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之后,又分成语文、数学、化学三个学科进行了分组研讨。各位导师对每位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每一位学员的发展需求,研讨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针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提出解决方案。

导师建议


杨志成副校长:海淀进校承担这个项目既有实践优势,又有理论整合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学员之间差异性等挑战。建议导师团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所在地区开展需求调研,并与其他13个基地开展交流合作,将全国的经验统一起来。


王尚志教授:一是要突出课程特色,有研修重点,有选择性课程;二是要注重资源整合,将学员的成长与海淀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与北师大、首师大共同探索多元的合作模式,同时向北京开放、分享项目资源,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王磊教授:对于名师领航工程的学员来说,要聚焦培养两种能力,一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力,二是攻坚克难的改革力。要诊断好学员的最近发展区,诊断好当地的教育现状,输出海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指导学员开展实践研究。


余新教授:建议项目团队把名师培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研究本身将对发现名师成长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吴正宪老师:要摸索名师培养的经验,自己将在项目中与各类导师互相配合好,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鱼霞研究员:在“学科融会贯通和学科前沿理解”以及“教育教学思想的凝练”两个方面加大培养权重,既要在学科上实现引领,同时又要具备超越学科的综合素养。

名师领航工程资源辐射海淀北部地区


6月6日下午,借力名师领航工程的专家资源,海淀进校请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研究员以 “从专业性看教师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为主题,为北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学干部以及教研组长80余人进行了专业培训。鱼主任从领导力思考的起点、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建设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等三个方面加以阐释,用课程改革的新变化、新发展,引发参会者对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新站位和新思考。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导师工作会的召开,推进了海淀进校培养基地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四导师团队建设基本完成,学员个性化培养方案不断细化,为第一次集中研修做好充分准备。今后,海淀进校将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培养方案,做好名师培育工作,并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海淀区名师培养、教师培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海淀区教师队伍建设。

图:王立辰

文:王秀英 韩巍巍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