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指导
课程实施是关键
——“新品牌”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坊活动简报
2017-11-08 13:59

围绕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学校课程实施,“新品牌”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坊于2017年10月19日和11月2日在进修学校进行了专题研讨。

10月19日,在工作坊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兴华以“海洋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为题做了案例分享。张校长介绍了学校海洋课程群的建设背景、建设主体、建设过程、建设成果和建设展望,总结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了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典型案例,引发各位教学干部对规划建设学科特色课程群的思考。


图1  张兴华副校长介绍特色课程群的建设

根据北京市课程改革的总体安排,2017年9月,海淀区各高中学校研制出各自的课程方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对部分高中学校课程方案文本进行了定量分析。各学校课程方案文本存在哪些典型问题?应该如何修改完善?如何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增强“教-学-评”的一致性?这些问题关系到学校课程实施的实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柯珊、李辉和刘丽丽分别介绍了高中学校课程方案文本分析的现状、学校课程方案优化的策略和如何增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的内容。




图2 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分项引导研修

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主持本次工作坊的研修,并进行了总结:优化学校课程方案的文本不是最终目的,课程实施和资源建设不仅是各学校课程方案中存在的薄弱点,也是学校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各学校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围绕“本学科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讨论,完善学校各学科课程实施的策略,改进“教-学-评”的行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建议学校梳理、优化已有的课程资源,在各学科教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学科课程资源建设规划,同时,调研学生学习需求,增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实用性。


图3 刘汝明副校长主持课程建设工作坊

11月2日,课程建设工作坊研讨的主题是“课程实施策略研讨”。

57中学尹伊老师分享了《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案例。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杨华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由知识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希望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不仅读文本,还要读出内涵,读出自我。整本书阅读的探索应从课程优化实施的层面进行实践研究。



图4 尹伊老师和杨华老师分享整本书阅读的案例

课程指导中心教研员李辉老师结合初三英语“Beauty in Common Things”的教学案例,强调学校课程实施的规划设计应来源于学科课程实施的经验,学科教师全面理解、认同学校课程方案中“课程实施”的要求,学科课程与学校课程育人的实效就能同步提升。

刘汝明副校长以“学校课程实施与学习方式变革”为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富兰提出的课程变革五个基本维度,帮助校长们明确了课程实施应当研究的问题;认为课程实施应该是学校教育者运用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经验性资源,理解并达到学校课程育人目标的方式、路径和策略;变革学习方式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是学校课程实施系统中的核心内容。

两次紧密关联的工作坊研讨,进一步明晰了学校课程方案优化,核心素养培养,学科课程育人等关键问题。

文:课程指导中心 柯珊,李辉


课程指导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