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2020年教育工作目标中,指出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达到两个提高、两个进入,即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提到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时候,报告提出了四项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是进行综合改革,二是均衡发展,三是教育资源要向农村、贫困地区、边缘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要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目前,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是全面发展的关键短板,体育与德育、智育相比,不管从发展思路上还是教学研究上,都已经落后很多,需要更加的努力,否则到2020年,德育和智育可能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但体育目标的实现则面临很大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都是建立在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之上。海淀是全国的教育高地,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排头兵,在学科教育、教师培训、科学研究、评价指导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知名度,体育学科刚刚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很多方面刚刚起步,实现全国一流的目标还有差距,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若顺利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认为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具体工作,力争在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一、抓住重点工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文件精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先找准问题,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目前海淀区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构成不断多元化、层次化、立体化,研修工作又存在着碎片化、地域化、技能化三大问题,如何规范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研训活动的系统化、国际化、个性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重基础
做好培训课程的调研与整合,不仅要关注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规范和教学组织,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关联度,建立不同等级的培训课程,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做好青年教师的引导、管理、服务和培训。青年教师代表着未来,具有巨大创新能力,专业构成也是最复杂的,教研培训不光要使他们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规范地完成教学工作,还需要引导他们向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师发展,在青年教师中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帮助他们理解最新的教育改革趋势。根据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要向他们提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培训服务,将按需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落到实处。
(二)拓视野
营造宽松氛围,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奥运会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群众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研修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海淀的资源优势,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形式,开拓教师视野,培养多种教学风格,形成百花齐放的教研氛围。
(三)树榜样
围绕教研员的十大核心素养开展体育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在体育兼职教研员队伍中开展另一个层面的“双培养”,在工作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体育专兼职教研员,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二、突破难点问题
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评价监测,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一直是课改中困扰所有教师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区的体育评价仍然着眼在教师身上,如何将评价的目光转到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能力到达度出发,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善,是今后体育教研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关注热点驱动
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校园足球成为全国教育和体育界的热点,很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学校,多元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模式、新颖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校园足球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可以以此为依托,加快学校体育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开发综合五育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德、智、体、美、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处于基础层次,德、智、美各育是较高层次,每一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定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修学校有德育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室,而且学科构成不断丰富,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系统。从体育来说,虽然自身也包含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但从课程设计和教学上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多学科知识和科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实践,可以使体育学习的资料更丰富,体育学习的方式更灵活,体育学习的空间更广阔。
四、拓展信息渠道
运用“互联网+”现代化手段,建立师生学习、交流平台。孔子杏坛讲学时代,教育靠的是口口相传,完全依靠老师;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使得文字书籍得以大量复制,知识技术得以推广;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学习已经超出学校的范围,不再受教师和课堂的限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和构建者。互联网为教师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信息交流渠道,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师一优课”、“体育教师互动网”等平台,真正实现自助选课、按需定教、跟踪辅导、即时反馈。
前一阶段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活动,使我们每一名党员重新思考“党员”的意义和内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更多代表着信念、责任和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以超前的思维、全面的视角、积极的行动做好每一件本职工作,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进修学校的一名普通党员,一名体育教研员,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今天,更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推动海淀体育教育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训中心党支部 谢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