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与教研创新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微论坛
2016-12-21 13:20

2016年12月17-18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金堂县隆重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来自教育部、四川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教育学者、校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1500余人参加会议。

KY.COM团队参加此次会议并成功举办微论坛“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与教研创新”。在微论坛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团队与浙辽豫川四地教研同行以及专家们共同探究教研员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图1 大会发言人与专家合影


图2  微论坛互动场景

一、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旨报告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刘汝明副校长、柏春庆主任围绕“教研都在做什么”“教研应该做什么”“教研怎样才能做”作题为“教研创新与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主旨报告。

1.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教研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罗滨校长以海淀区丰富的实践案例阐明教研工作转变的八个观点:由“统一教研”向“个性发展”转变,由“专家授课”向“众筹学习”转变,由“知识获取”向“素养提升”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进阶”转变,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基于经验”向“基于实证”转变,由“学科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由“专家视角”向“教师需求”转变。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区域教研部门面临六大挑战: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支持学校课程供给的转型升级?如何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如何帮助教师基于评价来改进教学?如何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何创新教研模式服务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

面对这样的挑战,教研部门该如何满足需求、引领需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凝练进修精神、明确发展愿景,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服务品质,并通过优化队伍结构、研制专业标准、开展多元培训、实施项目研究、创新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措施,提升教研员专业能力,并积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研转型实践研究。


图3 罗滨校长作主旨报告

2.海淀区教研创新实践探索案例

在实践探索中,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指导学校课程方案优化及研制学业标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刘汝明副校长作了题为“学校课程优化的实践与思考”的经验分享。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研制网络调研问卷、课程规划文本评价指标和学科课程建设与实施评价指标,调查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实状况,并积极探索学校课程优化的路径:第一,完善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工作机制;第二,指导开发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第三,学校课程规划的评价与指导课题研究;第四,建立学校课程优化的工作坊。实践探索基于“素养导向、实践导向、问题导向”,丰富了学校课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完善了学校课程规划自我监控与评价指标,提升了教研员课程领导力。


图4 刘汝明副校长发言

柏春庆主任作了题为“‘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分享,这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研究,历经五年,在“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改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9个学科、12分册的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系列丛书,260余节的各学科微课。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在教师层面,帮助教师系统深入领悟课程标准及教学体系,准确定位目标,转变教学理念与评价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在学校层面,基于标准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帮助学校有效转变校本教研理念,基本形成校本教研程序与机制;在区域层面,优化了教研内容,建构了教研课程,创新了教研形式,提升了教研品质。


图5 柏春庆主任发言

二、浙辽豫川四地案例分享

在微论坛上,来自杭州、大连、郑州、成都四地的教研同行给大家分享了有关教研创新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生动案例。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创新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朱可副主任从“课程开发成为常态”“选课走班已是必然”“核心素养迫在眉睫”等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谈起,引发了关于“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如何创新”等问题的思考。朱主任认为,在提升教研素养、转变教研思路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以提高教研工作的信度,形成大视野以拓展教研工作的深度,关注小专题以提高教研工作的准度,从而高水平实现教研转型。


图6 朱可副主任发言

2.构建特色化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大连教育学院刘金华副主任详细阐释了构建特色化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区域实践,总结出构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科学设计,规划引领;系统构建,指南引路;项目推进,审批指导;建章立制,评估促动。在实施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提炼出“七步工作法”的实践策略,即“发布开发计划-课程申报-课程审批-课程研发-课程内容审核-课程使用调查评估-阶段总结与反思”。


图7 刘金华副主任发言

3.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的示范递进式区域教研模式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红保副主任从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及教研内容和模式等方面对教研活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郑州市教研实践,探索出“示范递进式区域教研模式”,并就该模式的团队构成、运行机制、课题管理、教研推进与教研平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解读。


图8 孙红保副主任发言

4.重构教研理念,变革教研方式

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陈瑾副校长介绍了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理念---研以明道,修以正身,并从树师者形象、长专家智慧、做品质工作三方面进行了诠释。基于锦江区两个阶段的教研实践,即“‘五个一’工程的基本素质修炼”阶段和“课程指导力为核心的专业提升”阶段,进而探索出实现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策略:由经验型教研向经验与理性相结合转变,丰厚教研学养;由专注课堂技术、艺术研究向课程与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教研转变;由散点式游击教研向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教研转变;由耳提面命的一言堂教研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自主化、互助式教研转变。


图9 陈瑾副校长发言

三、专家点评

主旨报告与案例分享之后,两位专家就教研转型的理念和路径等关键问题做了高屋建瓴地点评和指导。

1.基于教育质量提升的教研转型理念

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就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教研工作指向、教研方式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教研工作的根本是保证育人质量,育人质量的提升体现在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最终聚焦在课程上,教研工作要明确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的指向性:课程内容必须要完成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把传递知识的课堂变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要关注课程知识背后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应建立核心素养指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于教研方式变革,张绪培副厅长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及其他区域教研机构的实践探索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指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实践探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出教研工作不仅要提倡普及性,更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关注教研员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当务之急,是教研话语体系的转变,其背后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最后,张厅长指出,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员作为中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正确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努力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者,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10 张绪培副厅长点评

2.基于实践探索的教研转型路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对微论坛进行点评。他指出,微论坛的主题聚焦“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与教研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研员的专业能力是保证教研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未来教研工作发展的出路在于创新。五个教研部门的专题分享,是近几年各地教研部门教研工作转型的缩影,反映了教研工作转型的总体趋势。各教研部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教研工作的使命,聚焦教研工作的重点任务。有的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推进课程育人和学科育人;有的研究指导学校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有的适应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研究指导学校“选课走班”。同时,为适应新任务的要求,有的教研部门积极进行教研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为适应教研工作转型,有的教研部门调整了教研工作的职能定位和职能部门,加强了教研制度建设,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莫景祺处长强调,教研工作要以创新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创新是教研工作未来发展的内驱力。第一,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这是由教研部门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第二,要理顺教研工作体制。第三,要进一步增强对教研工作的信心。教研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得到国内教育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甚至得到国外教育同行的认可。第四,要继承教研工作的优良传统。第五,要加强教研工作的理论研究。把丰富、鲜活的教研工作实践经验不断梳理、总结,上升到理论;要从理论上解释教研工作在保障教育质量方面的内在机制和作用。

图11 莫景褀处长在点评

此次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共有4场主旨报告、2场热点对话、1场嘉宾访谈、10场分论坛、11场微论坛,为参会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各位专家围绕“提高质量—-教育创新的发展之本”这一主题和相关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作了精彩的论述和研讨交流,使参会者对“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和把握“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的时代主题,有了更为生动、具体的理解。

KY.COM参加大会并组织微论坛“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与教研创新”,通过主旨报告、案例分享、现场互动和专家点评等环节,与全国教研同行展开了一场关于教研创新的深度对话,激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更加明晰了未来教研工作的方向与路径,为高水平实现教研转型、迈向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

(文: 林秀艳  柯珊  张晓)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