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罗滨校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开题会议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召开。
参会的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月霞副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副院长,北京教育学院杨志成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卫东副主任、王建平副主任,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原院长齐渝华。海淀区高度重视教研工作,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尹丽君书记参加开题会议并讲话。参会的还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3个教师研修单位、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校的220多位教育同仁。开题会由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主持。
图1 课题组成员与领导专家合影
一、聚焦核心素养,探讨教研转型
1.开题报告陈述
桑锦龙副院长宣读课题立项证书之后,课题负责人,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进行开题报告的陈述,从研究缘起、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创新之处、推进计划、可行性分析、预研究、子课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项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研理念转型、教研内容与模式转型、教研机制转型和教研能力提升四个部分,“教研理念转型”是前提,“教研内容与模式转型”“教研机制转型”是教研转型的核心,“教研能力提升”是教研转型的保障。希望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符合实际需求的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的内涵,把握教研转型方向,探索区域教研能力整体提升的策略和路径,创新教研内容和模式,构建教研转型范式,塑造教研文化。
图2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赵建国副主任主持会议
图3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副院长宣读立项证书
图4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作开题报告陈述
2.开题答辩 专家评议
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进行提问,课题研究团队一一作答。专家合议之后,桑锦龙副院长宣布合议结果:
课题贴近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力求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综合推进课程指导、教学研究、学业评价、资源开发、教师发展、校本研修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实现教研转型和教研能力提升,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基层教研工作的有效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正确,研究目标和思路清晰明确,研究内容全面,研究方法选择得当,研究组织有序合理,研究力量充足。综上,课题研究具有可行性,同意开题。
专家也提出宝贵建议:进一步明确“区域教研”的范围,聚焦研究的重点和范围,完善研究方法,明晰实践成果;进一步梳理和提炼教研转型的历史经验,明确内在逻辑和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寻找“核心素养”培养与“教研转型”的最佳“结合点”,明确我国区域教研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方向。
图5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建平副主任提问并点评
图6 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原院长齐渝华提问并点评
图7 北京教育学院杨志成副院长提问并点评
图8 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副校长提问并点评
图9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副院长提问并点评
图10 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提问并点评
图1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副主任提问并点评
图12 课题评审专家团队在会议现场
3. 专家点评 寄予厚望
各位专家对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建平副主任认为课题特别关注整体的研究范式,特别注重机制创新,有利于形成教研领导力,塑造教研文化;杨志成副院长认为课题的研究取向最终回到人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周建设副校长评价课题有五个特点:一是站位高,放眼世界教育形势,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二是格局大,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教研的价值与使命;三是基础强,有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四是定位准,从问题出发开展实践研究;五是方案实,从课题模板设计到最终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思路严谨。
专家们也对课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齐渝华院长坚信课题研究将赋予教研新的职责、新的内涵;石中英教授认为,课题研究的设计比较科学,又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学校的活力、质量、公平的目标将能得到非常好的实现;桑锦龙副院长希望课题立足海淀,超越海淀,到2020年探索出相对稳定的完备的教研体系,提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李卫东教授也认为此课题不仅是海淀区教研的事,是北京教研的事,也是全国教研同行的一个大事,将来要在全国发挥辐射作用。
刘月霞副主任提出中国教研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参谋,发挥着专业智库的作用。教研部门围绕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小学校及教师排忧解难。教研部门还承担区域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估任务、区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任务以及编写地方教材和乡土教材的任务。海淀是教研转型的排头兵,在教研工作的推进过程当中已经做了很多主动转型的尝试和探索,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她说“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是一个宽视野、高站位,又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理论研究的价值和建设意义非常重大,挑战也非常大。需要在理论的内涵上进行揭示和解释,需要对教研的发生发展进行历史性的系统研究,需要在已有的实践模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研究发展的创新点,需要明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研的独特贡献,需要探索教研转型之后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以及与学校建立何种新型的关系。
图1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月霞副主任点评
尹丽君书记代表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教委向前来参会的领导专家、教育同行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她在讲话中说,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县,学生多、老师多,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支持,在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将继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结构布局,加强研究指导,提升办学品质,扩大交流合作,努力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高水平均衡化的教育强区。她祝愿课题研究顺利,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师生受益!
图14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尹丽君书记讲话
二、分解研究任务,细化研究流程
1.子课题介绍,具体而微
下午会议内容是子课题介绍及研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汝明副校长主持,刘汝明副校长、支瑶副校长、姚守梅副校长、陈颖主任和申军红副校长分别就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规划与实施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小学生学业评价与指导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实施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校本研修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研修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六个子课题的研究定位、研究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具体而微的介绍,诚挚邀请各地同行积极申报、参与子课题研究!希望协同攻关,探索教研转型的路径与策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图15 KY.COM刘汝明副校长介绍子课题一
图16 KY.COM支瑶副校长介绍子课题二
图17 KY.COM姚守梅副校长介绍子课题三
图18 KY.COM陈颖主任介绍子课题四
图19 KY.COM申军红副校长介绍子课题五和六
2.互动交流,提出倡议
参会人员与课题组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来自吉林昌邑区、重庆北碚区、湖北武汉市、河北石家庄新华区、辽宁锦州市凌河区等地的领导及教研同行就子课题如何申报、日后与总课题组如何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最后,罗滨校长做总结发言,针对子课题选题、申报及组织实施,明确子课题申报可以个人申报,可以单位组织申报,可以总体研究推进,也可以貝体到学段学科,但是都要深入。同时提出要求:一是子课题要建立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包括教研员、专家和一线教师;二是规范课题研究,做好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组织好开题或集体开题;三是建立起交流机制,及时进行成果分享,共同推进。还倡议能有教研机构和一线学校全面来做,总课题组将全面跟踪,持续跟进。
图20 课题组现场讨论交流
图21 课题组现场讨论交流
图22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作总结发言
在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进程中,区域教研部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2012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为海淀教育决策、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切入点和目标,以课题项目为载体,开展了系列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教研转型实践研究”将在实践和理论层面深度推进教研转型工作,但“课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方向对就要坚持走下去”。在专家领导、外区外地同行的合作与支持下,相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转型的目标会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实现,让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文:林秀艳 图:王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