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教研员课程领导力建设与研训创新(三)
——KY.COM第六届暑期全员培训
2016-07-09 13:25

2016年7月8日,KY.COM第六届暑期全员培训继续进行。围绕“教研员课程领导力建设与研训创新”,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的模式转变与实施”专家报告,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德修养问题,进行了学科组学习成果交流汇报,最后由罗滨校长做培训总结。

一、专家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研修特点及混合式研修的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可副教授作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的模式转变与实施”专题报告。在互联网+背景下,“封闭培训”转变为“开放研修”,强调教学、研究、培训的一体化运行,突出的特点是:“接地气”、“常态化”、“混合式”、“个性化”。蔡可教授从需求分析、主题设计、资源开发、活动设计、项目评价五个维度阐释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实施,每个维度都辅以生动的实践案例进行详细剖析,强调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

蔡可教授的专题报告,思路明晰、内容聚焦,在理念层面引领教研员们深入思考互联网+背景下资源、学习、教学、评价等研修核心要素的内涵变化;在实践层面对教研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指导。


图1  蔡可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二、心得分享: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师德修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李晓风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结合自己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师德修养的观点与思考。李老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修养紧密联系,重点探讨了教师的专业和学术素养提升、教师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以及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师德表现。

教研员们被李老师犀利的观点、幽默的语言深深感染,也为他素朴的教育情怀而感动。李老师的报告激发了教研员们从专业和学术素养的角度对“师德”这一“老话题”进行“新思考”。


图2  李晓风教授心得分享

三、交流碰撞:学科组汇报、互评,进一步推进教师研修课程规划

8个学科组经过前期多次“工作坊”式研修活动,结合本次暑期培训所学,梳理整合已有资源和经验,分学科规划了“5+M+N”的教师研修课程。根据调研分析、组织实施、评估改进、特色创新四个不同的侧重点,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小组汇报,并开展了跨学科的小组互评与提问。思路清晰的陈述汇报、深度思考的提问互动、精准到位的分析点评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支瑶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各学科组此次暑期培训的成果,进一步解读了“5+M+N”教师研修课程的内涵,提出了“课程定位再清晰、课程对象细考虑、课程内容再细化,课程评价更科学”的要求,为下一步教师研修课程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明确了方向。


















图3-11  各学科组代表做汇报

四、总结升华:增强预见力,在不确定环境中构建新稳定

罗滨校长对此次暑期全员培训进行了总结。罗校长首先通报了海淀区在2016年高考、中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从不同的维度对成绩进行了细致分析。教研员们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和品德发展,开展系列研究和深度的、创新的专业化指导,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取得了逐年攀升的中高考成绩。罗校长指出,面对外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需要我们增强预见力,超前思考、主动探索。对学校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研判和基本把握,在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教研员课程领导力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在研训工作中深入思考、创新实践,在重点任务上实现新的突破。海淀进修人要践行进修精神,打好研训创新组合拳,在不确定环境中构建新稳定,在传承中守正,在变革中出新。


图12  罗滨校长做大会总结

KY.COM第六届暑期全员培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主题鲜明、任务聚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促进了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和教研领军团队建设。培训结束了,思考还在继续。带着这些思考,教研员们会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课程领导力,高品质服务海淀教育。

(文字:王敏 图片:王立辰)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