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培生集团研究员Jim Tognolini应我校邀请,在世纪华天大酒店为我校教研员和海淀区部分学校的教学主管领导、骨干教师开展了以“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学业水平评价”为核心的专题培训。本次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主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培生中国董事总经理桑建平女士出席了本次培训会。
Jim Tognolini是培生评价中心( Pearson Assessment Centre)的杰出研究员,同时是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Wollongong University)的资深研究员(Professorial Fellow)以及 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兼职教授。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评价、心理测量模型的应用、国际背景下的教育和学习理论视角等方面,具体包括测试和量表的设计、潜在构造测量的分析、模型稳定性检验等,对Rasch测量也颇有研究。
本次培训会分为5个部分。Jim Tognolini在第1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教育评价的四个转变,然后讲解什么是评价、评价应关注的学生发展连续路线、测评任务的难度与认知水平要求,并以具体案例说明如何设计高层次思考能力的测查题。在第2个部分中,围绕如何构建学生学业表现标准进行报告,介绍了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参照教育体系的特征,讨论了内容标准、课程总目标与学生学业表现标准的关系,阐明了学业表现标准需要关注学生发展连续路线和水平层级,以PISA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水平等级描述为例介绍了如何制定学业表现标准和构建以“领域-亚领域-预期结果-发展等级”为基本结构的评价框架。第3个部分是实践活动,参与本次培训的教研员和老师以学科为小组制定本学科的学业表现标准,包括制定水平层级描述以及完成将内容标准、课程总目标与以水平层级为特征的学业标准联系起来的表格。
Jim Tognolini在第4个部分中,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印度实施的一项关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项目,其中主要展示了一系列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测查题。第5个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制定评分表(rubrics),阐明了评分表可以实现在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分数之间建立关联,通过一系列案例介绍什么是整体型评分表(holistic marking rubrics)和分析型评分表,以及如何构建评分表,然后展示了问题解决、创新能力、行为态度等跨学科能力(general objective skills)的评分表,以及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积极参与等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评分表。
图1 姚守梅副校长主持培训会
图2 罗滨校长致辞
图3 Jim Tognolini教授讲解评价内涵
图4Jim Tognolini教授介绍学业表现标准的构建
图5 老师们聆听培训报告(1)
图6 老师们聆听培训报告(2)
图7 Jim Tognolini教授和桑建平女士与老师们互动交流
图8 老师们参与制定学科学业表现标准的实践活动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生动有趣。与会的老师们表示通过培训对评价设计和学业表现标准制定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
(文:张荣慧 图:王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