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者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2016-04-08 14:24

为了了解先进地区优秀培训经验和特色,高质量地研制海淀区“十三五”教师培训工作规划,促进新时期研训工作的转型,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由师训部牵头组织、申军红副校长带队的28名培训者研修团队于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赴大连教育学院进行学习。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紧凑,是一次解渴、高效的学习之旅。

专题类讲座:系统学习先进经验

31日上午,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大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涛教授围绕“网络环境下研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做了专题讲座,张书记以大数据为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我们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介绍了“大连教师网”网络资源平台、教学指导平台、远程培训平台、互动交流平台、学习管理平台等五大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并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个性化培训、教育管理与决策、培训形式多元化的影响进行了展望。随后,研修团队参观了大连教育学院的网络视频教研系统,听取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曲士昶对教师研训互动交流平台“E研训”手机移动终端的详细说明,并解答了我校教师的疑问和困惑。最后,大连教育学院院长王冬凌教授做了“研修工作专业化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王院长从内涵和机制两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在研训一体上的构思与探索,从外部要素、中间要素、内部要素三个维度阐述了学院促进研训工作专业化的具体做法,并分享了对“十三五”时期研训工作的核心理念、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培训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31日下午,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董艳玲主任就“新教师孵化式培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阐述了该项目的背景,重点介绍了项目的四个特色和三个亮点,就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然后,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刘金华主任介绍了学院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她从课程与培训、教师、学院关系的角度说明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细致地分析了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流程,谈了对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分组式交流:深入挖掘具体做法

31日下午,为了更有效、更充分的学习大连教育学院的经验,按照不同的项目,将学员划分为骨干教师研修、主题式教研、校本研修、学前研修、职教研修、继教管理六个小组,老师们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和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组别进行交流研讨。我校教师充分地利用这次机会,详细询问相关负责人具体的做法,请求解答自己的困惑,双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未来工作都有了新的构思与设想。

1日上午,在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员们进行了更细化的分组,按照不同的学科与对方的研训者进行交流研讨,就自己学科的区域研训、校本指导、培训课程等问题交流经验,气氛热烈,收获颇丰。




实践化研修:聚焦校本研修指导

1日上午,学员们走进了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就“校本研修”的话题进行交流。学校尹德明副校长详细阐述了该区“五环四驱”联动式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五环”即主题引领、课题牵动、项目管理、菜单服务、专业支持,“四驱”包括管理驱动、任务驱动、内需驱动、督评驱动。随后,学校培训部刘海云主任就校本培训课程建设的制度保障、专业保障、评价保障做了进一步的展开和说明。最后,中学教研部宋文一主任介绍了推进校本研修的举措,即以项目为统领,采用“一体两翼+直通车”的方式,并展示了推进校本研修的相关成果。

1日下午,学员们走进了大连三十九中学,参观了校园,听取了学校领导对校本研修做法与经验的介绍,观摩了历史教研组的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围绕“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时空观”的主题展开研讨,使学员在真实的校本研修现场中,进一步了解了该校校本研修中的“邀约式一课三备”模式。




两天的学习,大家收获颇丰,纷纷在班级微信群里交流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体会到“整体规划的重要性,反思提炼的必要性”;认识到“针对问题生成项目,解决问题标准先行;区域精品培训课程建设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专业的指导和引领、严格的审核与评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感悟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教师培训需求,如何实现研训一体中的思想一体,如何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如何有效推进校本研修……太多的问题等着研训者去思考、去行动、去解决”。

此次学习为我区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研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更宽广的视角,将进一步推进海淀区教师研训工作迈上新台阶。(文:郝国强,图:高琳)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