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研讨会于2016年3月26日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通过教学改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研讨会梳理了前期项目取得的成果,总结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项目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方向,并对未来一年的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参会的教研员和教师都深受鼓舞,也更加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会议由进修学校刘汝明副校长主持。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王磊教授、郭玉英教授、罗少茜教授、郑林教授、李晓东副教授、王健副教授; 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监、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朱立祥老师;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山东、河北和内蒙古的教育同行,进修学校校领导和教研员,以及各科项目负责人和实验校的各科老师。
图1 参会领导、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合影
王磊教授做了题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的报告,她简单回顾了项目背景及学科能力的理论框架,总结和梳理了2015年项目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又对2016年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做出了总体规划。
图2 王磊教授做主题报告
会议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科教学改进的总结以及项目实践经验分享。北师大罗少茜教授代表英语项目组的专家做了“高中英语教学改进项目报告”,紧接着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陶常娥老师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介绍了参加项目以后自己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积极变化。
图3 罗少茜教授发言
北师大的郑林教授代表历史专家组作了“促进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的报告,汇报了历史学科2015年度取得的成果。紧接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夏艳芳老师以“希腊的城邦文明”一课为例, 汇报了她是如何在项目专家指导下改进教学设计的。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代表化学组做了“研究、实践、反思-促进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为题的报告,围绕“向哪里改、改什么和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生动讲述了化学学科教学改进的具体过程,并分享了参与项目研究的启示和收获。
图4 支瑶副校长发言
中关村中学的柳琦校长以“依托项目研究,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团队发展”为题分享了学校参与项目的经验和收获。 她认为参与项目研究不仅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了校本教研。
图5 中关村中学柳琦校长发言
罗滨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肯定了项目的价值和所取得的成果,认为项目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文件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她还给主管领导和主任以及教研员和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脚踏实地,结合自己的工作,边思考、边总结,在今后的项目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6 罗滨副主任作总结发言
下午,进行了分学科交流。各学科的讨论都非常充分,专家给予了精彩的指导和点评。
通过研讨,与会专家、教研员、教师一致认为,学科内容功能价值的理解、学习活动的层次性设计、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科能力提升的教学改进的关键。北师大项目组专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区中学开展深度合作,继续探索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典型案例。
这次研讨会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项目未来在促进区域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