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部署“十三五”期间全国教研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1月13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全国近100个市县的教研系统负责同志、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试验区负责同志等近150人参加本次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到会并讲话。
刘利民副部长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肯定了教研系统在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师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利民副部长指出,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研工作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刘利民副部长要求教研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教研工作动力;坚持开放包容,增强教研队伍活力;坚持共享发展,提高教研工作整体能力;坚持协调合作,促进教研工作形成合力。
图1 2016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申继亮副司长介绍了2016年基础教育二司重点工作。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主任田慧生系统总结了2015年全国教研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并就2016年教研系统教研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议。浙江省、吉林省、福建省厦门市、北京市海淀区、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等省、市、县级教研部门负责人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教研工作经验。我校罗滨校长在会上介绍了海淀区教研工作经验。
罗滨校长报告的题目是《加强教研员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教研服务水平》。教研转型,首先是教研队伍的转型升级,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提升教研员的专业能力作为核心,实现教研转型,提升服务品质。
图2 罗滨校长介绍海淀经验
罗滨校长在报告中首先阐释了海淀进修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即以“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海纳百川、协同创新”为核心的进修精神,以“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为发展愿景。基于国家教育改革背景和海淀区学校的发展需求,明确了进修学校“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和教师发展”五大职能定位,并调整了内设机构,明确了岗位职责。特别是关注教研员的专业标准,经过全体教研员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轮次讨论,研制出3个维度、10项指标、20条内容的海淀区教研员专业素养标准,引领教研员能力建设。还介绍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开展多元培训、实施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了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教学指导能力、资源建设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保障教研能力的提升,如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机制、教学诊断学习改进机制、资源共研共建共享机制等。
图3 罗滨校长介绍海淀经验
海淀几年来的教研转型实践探索,从工作理念、工作任务到工作机制,提升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专业能力。教研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向“学科能力”转变,教研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向“基于实证”转变,教学研究从“专家指导”向“众筹学习”转变,教研服务成效显著,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增强
海淀教研经验的分享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全国教研同行的充分肯定,刘利民副部长认为海淀区在新形势下,根据区域实际需要,主动作为,建设教研团队,提升教研员多维能力,充分发挥了教研的作用;积极研究课改实际问题,研究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的措施值得学习。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海淀进修人在改革的历史关头主动发展、自我超越的表现,是全体海淀进修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面向未来,海淀进修将增强使命意识,通过持续地教研转型,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