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工作会
2016-01-15 16:15

2016年1月11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2015-2016学年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工作会。区教委副主任、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中小学新任教师各学科培训班班主任,来自河北昌黎教师进修学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申军红副校长主持。

图1 各学科班主任参与会议研讨

图2 申军红副校长主持会议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几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新任教师的特征与需求,基于特征与需求精心设计、实施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本学年,项目组基于大量调研不断对培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公共培训阶段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提供多样化课程供新任教师选择,收到良好效果。项目组对新一轮学科培训也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本次会议将围绕学科培训方案及培训流程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会议第一环节由韩民扬老师代表项目组解读学科培训方案,目的是使各学科班主任了解培训的背景、目标、主题、流程及相关要求,明确培训任务,进而更加科学、规范的开展培训。方案解读中特别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方案解读前的培训背景分析,让大家了解到了新任教师的整体共性需求,各学科班主任要基于项目组的前期研究,继续深入调研本学科新任教师的培训需求。

为帮助各学科班主任更加科学规范地定位培训需求,在第二环节的发言中,项目组邀请师训部王永祥老师,结合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成果,以中学英语学科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科学开展需求分析。王永祥老师提出运用文献分析、多种角色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分析新任教师的理想行为和实际行为,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定位出新任教师的培训需求。

图3 王永祥老师做需求分析模型解读.

本次培训特别鼓励各学科班主任,结合本学科情况对培训形式做积极探索和创新。会议第三个环节,培训部门刘锌老师分享了她对小学数学新任教师培训模式和方式上的思考和设想。刘锌老师提出,借助已有网络平台和优质培训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以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培训更加高效。

图4 刘锌老师做案例分享

为保障各学科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促使新任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深度“卷入”,提升培训效果,在会议的第四环节,项目组邀请培训部门迟淑玲老师,就“如何激发中学语文新任教师参训的内驱力”主题,做了相关经验分享。迟淑玲老师带给大家很多激发新任教师学习动力的想法和做法,例如提前布置作业、开好首次班会、示范带头学习、建立班级博客等。通过聆听迟老师充满激情的发言,在场每位老师都被她“把自己扔进去”的培训态度和“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信念深深打动。

图5 迟淑玲老师做案例分享

会议第五环节,梁华老师代表项目组做了新任教师学科培训班班主任工作说明,对各学科班主任提出了具体的培训要求,明确了培训时间、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以保障各学科班主任顺利开展学科培训。

图6 项目组梁华老师做培训工作说明

最后,申军红副校长做了会议总结,并请罗滨校长对培训工作做具体指导。罗校长指出,新任教师培训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新任教师能否顺利转正,还影响到新任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她分析到,目前培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新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加、持续高学历等,培训已经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罗校长还对当前学科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即帮助新任教师落实基本的教学技能,在培训中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研究项目与培训相结合。罗校长还特别提出,要及时总结、提炼培训成果,成果的提炼不仅包括学员的学习成果,还应包括培训者的培训成果。

图7 罗滨校长对新任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此次会议不仅是工作布置会,更是思维碰撞的研讨培训会。各学科班主任将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启动需求调研、确定主题、方案制定三个环节的培训准备工作,项目组将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每门学科培训的方案进行论证,以保障培训方案设计的更加科学、规范。进修学校培训部门将按照培训方案,组织各学科班主任按照培训流程开展学科培训,落实培训要求,及时固化培训成果,服务于海淀全体新任教师。(文:韩民扬.图:张烨)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