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我校召开海淀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交流会
2015-03-04 13:58

2015130日下午,海淀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试验工作交流会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莅会领导、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何成刚、王瑞玉、孙华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北京开放大学张晓老师,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特级教师边境,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罗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实验学科教研员与实验校领导、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王世东主持。


1 与会专家、领导合影

会议首先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夏满老师做了《海淀区项目实验工作报告》,介绍了海淀区实验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海淀区实验工作的推进策略,总结了实验工作经验,明确了实验工作面临的挑战任务。夏满老师的实验工作报告,领起五个专题汇报。主报告在汇报区项目组“立体推进、双线并行、合理规划、严卡节点” 的工作策略时,领起实验校与区学科组工作策略专题汇报。


2 夏满老师发言

八一中学的王华蓓校长以《深度学习促能力提高,教学改进促学校发展》为题,介绍了八一中学推进项目实验的工作策略。首先明确项目的定位,运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统筹整合学校现有课题;其次召开骨干教师、干部专题研讨会,达成共识;接着在学校的科研年会上,请项目组的专家罗滨校长为全校老师做专题培训;然后开展系列的课例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级教研员组织的研修,并在校内网络上交流研讨。实验学科的实践采取以点带面,从整体到局部的推进策略。


3  王华蓓副校长发言

王华蓓校长最后总结了他们的收获:深度学习的实践培养了师生的高端思维能力,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改进了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

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陈颖老师,以化学学科推进实验工作为例,分享了区实验学科团队推进实验工作的经验。陈老师的报告主要分为活动规划、教研重点、反思改进三个部分。在教研重点工作推进中,化学实验团队聚焦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四个要素,开展深入的研究实践,提炼出以下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深入研讨基于学习主题的学生能力构成,“描画”学生深度学习的最终表现;规划课时内容安排,顺应学生学习需求,深度开发情境素材,引导学生持续探究,调整改进问题活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活动和评价同步设计,同时改进,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提炼具有持续性的评价问题,丰富深度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用数据全面反馈深度学习效果。


4  陈颖老师发言

在主报告汇报的过程中,与会人员听取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胡彬老师的报告《基于学习主题与学习目标确定的案例分析》和唐敏老师的报告《基于持续性评价方案制定与实施的案例分析》,也听取了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任晓燕老师的报告《基于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三位教师代表学科实验团队,分别以生物学科、物理学科、语文学科为例,各有侧重地介绍了进行学习主题与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活动设计、持续性评价设计时的深入思考,以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方法。


5  胡彬老师发言



6  任晓燕老师发言



7  唐敏老师发言

三位教师代表学科实验团队,分别以生物学科、物理学科、语文学科为例,各有侧重地介绍了进行学习主题与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活动设计、持续性评价设计时的深入思考,以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方法。

工作报告后,项目组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专题报告进行点评,给予海淀区项目组以高端指导,与会老师收益匪浅。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海淀区项目组的实验工作,“整体有序,宛如做工程”;其次,明确了学科实验团队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即使得深度学习的理论不再抽象,将其具体化。主要表现为,第一,深度学习落实到了学科,选好了切入点,比如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发生了深度学习。第二,教师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即能够用自己熟悉的话来说自己做的事,从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教师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三,通过项目的实施帮助老师理解学生,看到了老师们能够从利于学生的立场出发,明白“怎么教”。第四,老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住了深度学习的核心内容,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意识。知道了要“教什么”,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本质,将核心概念系统化,例如,化学学科运用概念框架图来展示层级主题和学科结构。还看到教师们想到了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例如,生物学科的胡彬老师的单元主题“腐烂现象”将生物背后的概念结构化,将零碎的目标整合起来。最后,郭教授建议海淀区项目组要及时总结,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8  郭华教授点评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特级边境老师认为,海淀区实验团队在时间少、任务紧的情况下为项目组做出了高水平的贡献,体现了宏观育人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充分肯定海淀区项目组建的开放性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的工作策略,以及海淀区实验团队锐意的进取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最后边老师提出自己的期望,希望大家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探寻学科能力支撑点的要素,把握学科规律和本质,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实践“深度学习”理念,实现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深度学习”。


9 边境老师点评

开放大学张晓老师转达了总项目组副组长北京开放大学张铁道副校长、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齐渝华院长两位专家的指导意见。


10  张晓老师发言

张铁道副校长对海淀区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第一,海淀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体验,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其次体现了教师的改变和改进。再次这其中有教师改变中的感悟和收获,这两点是从教师的角度。最后是区校教研员的导向作用,对一线教师的支持与服务。第二,回望过去,海淀的新尝试、新进展、新需求、新的努力,形成的思路、方法和成果,值得其他实验区借鉴吸收,海淀必将辐射带动其他的省区。

齐渝华院长认为,海淀区实验团队在实践中的记录、思考和突破,体现了一种对教育的责任。能够理解老师们在实践中的艰难和背后的困难,希望一线实践的老师们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充实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实践。

张晓老师还与大家一起分享了齐院长在微信中阅读了《什么是数学思维?看美国老师如何讲解“鸡兔同笼”》的读后感:“教育追求是有层级的,教育价值是有大小的。有些事情尽管难,还是需要有人做的。”

会议后期,实验学校领导也就实验工作提出若干建议。中关村中学的苏纾校长建议,项目的推进要慢而精有实效,希望更加体现开放性。原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燕副校长建议,项目推进需要关注参加实验各个学科之间的平衡,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参加实验的教师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教师进修学校孙铁铃、黄延林两位教研员也分别谈到参加实验的感受与收获。

最后,海淀区项目负责人罗滨副主任就项目实验工作做指导,明确实验工作要求。首先结合老师们的专题报告总结出前期实验工作的特点:第一,学科性强。化学陈颖教研员带领实验学校教师所做的初三复习课的深度学习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深度学习实践模型的检验标准:一致性和系统性。化学主题的确定依据课标,梳理构建学科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考虑了学生的发展。物理任晓燕老师虽然侧重于谈实验活动的设计,但也顾及到了其它深度学习的要素,体现了一致性和系统性。语文唐敏老师的案例活动设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活动内容与海淀文明城区的申报相关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完善评价、运用评价完成任务,也体现出一致性与系统性。第二,实践性。这几个案例从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体验式的,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又充分体现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探索的实践性。第三,互动性。几个案例体现了互动性,从师生、生生的互动到教研员与老师的互动,还有学科内的互动,教师与专家们的互动。第四,关联性。整个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科课程、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从具体学科看,比如陈颖老师的化学案例中的化学思想方法,结构决定性质;唐敏老师案例中的活动与申办北京文明城区存在着关联性;还有八一中学学校一个“场”的整合,以化学和数学学科为重点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关联性。


11 罗滨副主任讲话

接着,罗主任强调项目组成员要持有分享的实验态度,敢于拿出实验结果与大家分享,以分享促改进,并在分享中获得专家的指导。随后,在结合高考改革方向的解说,再次明确“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罗主任肯定了大家前期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工作的方向:第一,联合攻关,在学科教学中落实项目精神;第二,完成一个案例,在打磨精致案例过程中吃透项目精神;第三,内化项目精神,善于用自己的话解释问题解决的过程;第四,总结梳理,从不同角度提炼实验经验成果;第五,固化阶段成果,分步编写深度学习学科教学指南;第六,依托项目进行资源建设,开发“十三五”教师培训的教育资源。

根据会议安排,主会场会议结束后,实验学科的老师们在各自学科教研员的召集下,分组学习了专家领导的指导意见,并研讨了假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下学期的实验工作。(夏满)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