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下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于鑫泰大厦会议中心召开第三期导师制工作中期汇报会,海淀区教委主任尹丽君,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海淀区教委主任助理高亚全,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王世东,名师工作站顾问沙福敏、方晓山、章连启、梁学成、柯毓璧、王寿沂、张兵、金玉俊、刘莹出席会议。常态课表彰名单所涉及的各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以及名师工作站导师组组长、导师、学员300余人参加会议。名师工作站主任吴琼主持会议。
教委尹丽君主任讲话
尹丽君主任首先在会上讲话。尹主任指出,名师工作站从2005年建站至今,导师制已走到第三期,发展到由20个学科组、154位导师、343位学员构成的全区骨干教师的庞大阵容。名师工作站作为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服务平台,在整合我区名师资源、拓展骨干教师培养途径方面作了诸多探索,经过近九年以导师制为基础的活动实践,逐步确立了自身富有特色的工作模式。两委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从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角度,持续提升海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构建了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构建“两名工程”作为加强教育人才队伍的主要载体,一是做了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将长远目标和短期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搭建平台,创设机会,创造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优势和良好氛围。尹主任对名师工作站顾问、导师组组长、导师在我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上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骨干教师利用好名师工作站这个平台,立足课堂开展研究,形成团队聚焦专题,同时希望名师工作站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不断探索,为促进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生物组周然老师作小组汇报
德育心理组申军红老师作小组汇报
导师孔繁华老师、学员庞淼老师作团队汇报
学员刘海燕老师作专题汇报
学员王少刚老师作专题汇报
学员田俊老师作专题汇报
学员周素裹老师分享个人成长案例
之后,会议以五个专题汇报的形式对第三期导师制工作启动一年半以来,各学科组工作的开展、导师学员团队的建设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以真实、生动的案例对名师工作站导师制模式下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生物组导师、教师进修学校周然老师以“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为题,重点呈现了生物学科组有特色、有提升的读书活动,以及通过读书活动开展的专题研究;德育心理组组长、进修学校申军红老师以“常态课促学科互鉴 导师制促团队发展”为题,重点展示了德育心理组立足学科特色开展的常态课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科互鉴的方式促进了德育和心理两个学科的观点碰撞和学术争鸣;来自一零一中学的孔繁华老师和来自交大附中的庞淼老师从“师徒共研 教学相长”的角度,从一节常态课的打磨过程入手呈现了导师、学员如何在名师工作站这个平台上深入研究、共同成长;十一学校田俊老师、红英小学王少刚老师、总参兵种部机关第一幼儿园刘海燕老师以“三节不同学段科学课的再思考”为题,打通中小幼三个学段来审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三维培养目标,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科学课程目标差异进行了分析,由此反思教师如何根据这种差异将教学关注点由知识获取转移到能力培养;首师大附中周素裹老师以“上一节‘有观念的’数学课”为题,从对数学课的思维教学认识谈起,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再思考。
常态课表彰活动,导师组组长上台领奖1
常态课表彰活动,导师组组长上台领奖2
在五个专题汇报之后,名师工作站韩巍巍老师以“不同阶段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比较分析”为题,从背景、分析、结论、建议四个方面呈现了活动的总结分析报告,之后,名师工作站吴琼主任对整个第三期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和布置,随后对在“练好基本功 上好常态课”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员和导师进行了表彰。
教委罗滨副主任进行总结讲话
会议最后,罗滨副主任围绕“感谢”、“发展”、“名师”、“创新”、“建议”五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讲话,罗主任首先对为区域教育发展和学科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工作站顾问、导师组长和各位导师进行了感谢,对在常规教研成机制、校本教研成常态的良好基础上所开展的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肯定,对“名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以“观念新、机制新、形式新”评价了名师工作站导师制平台上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对名师工作站未来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围绕核心难点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专题专项工作,二是建立学科专家资源库,充分借助海淀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与专家交流的常态机制。
此次汇报会主题集中,内容丰富,与会者对名师工作站的整体规划和建站以来的成果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感受和认识,对常态课教学内涵、导师制培养模式、跨学段的科学素养培养等有了全新的思考,对我区骨干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发挥辐射作用以及推进名师工作站后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韩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