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进修学校在新址203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教研部门和培训部门制定的《教研员专业素养框架》、《培训者专业素养框架》进行研讨。会议由罗滨校长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付宜红、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原院长齐渝华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会议。进修学校校务会成员和教研、培训部门主任,以及项目研究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刘汝明老师和申军红副校长代表研究团队解读素养框架
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刘汝明老师和进修学校申军红副校长分别代表各自研究团队对教研部门研制的《教研员专业素养框架》和培训部门研制的《培训者专业素养框架》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和说明。与会同志对“专业素养框架”发表个人意见,进行充分热烈讨论,在各抒己见中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齐渝华院长讲话
齐渝华院长指出,研究这两个“专业素养框架”,非常重要也很必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建设性,要在课程改革背景和学校建设发展中,研究教研员和培训者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形势要求,促进学校核心工作的开展。齐院长提出建议:教研员和培训者专业素养要强调“合作”,达到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强调“融合”,要融合哲学、历史等观点于教育,做复合型教育人才;强调“提炼”,总结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对专家理念和外地优秀经验,进行引进、推广和传播,引领全国教育改革发展。
付宜红处长讲话
付宜红处长指出,研究这两个“专业素养框架”是面向未来的专题,要着眼于海淀教育质量提升,教研员、培训者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从而推进区域教育教学事业发展。付处长提出建议:教研员、培训者要具备优秀教师的品质,同时,要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家教育规划的方向和要求;要有课程整体意识,站位高、视野广;要有综合意识,建立教育大局观;着力提升沟通、交流、提炼、整合、表达及合作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有把握教育趋势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课程教材和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
罗滨校长讲话
罗滨校长在讲话中指出,研究这两个“专业素养框架”,就是要探讨教研员、培训者在今后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具有和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能力和要求。教研员和培训者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既基于学科,又不局限于学科,要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性综合能力,成为区域教研和培训工作的引领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者和传播者。研讨教研员、培训者“专业素养框架”,设计学校队伍建设蓝图,制订专业人员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以此开展面向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预见性研究,推进海淀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罗校长感谢研究团队的辛勤工作,并请两个研究团队根据此次研讨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素养框架”讨论稿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直至定稿,填补此项工作的空白。 (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