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前沿 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进修学校举办“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专题培训
2014-02-26 14:28

为引领学校教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投身课程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发展,2014年1月7日至8日,进修学校举办2014年寒假培训。此次培训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为主题,邀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罗洁委员、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和北京开放大学张铁道副校长作主旨报告,并组织全校教职工研讨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

罗滨校长在全体会上讲话

罗滨校长在全体会上强调了举办此次专题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指出进修学校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继承以往的优势和传统,优化教研和培训的内容及模式,建设海淀教育的优质资源。罗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将专家报告中的前沿理念和实践与部门和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思考、积极实践、改进工作,同时要从学校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本学科教研和培训需求,以及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三个维度提出思考和建议,共同为学校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罗洁委员作《技术改变校园》专题报告

罗洁委员在《技术改变校园》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类具备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素质,互联网的教育特征即在认识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塑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和体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拓展校园空间、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微课程、智慧空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使得当代教育越来越向着人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学习将成为一种自主可控、轻松快乐的行为,未来校园所要体现的正是一种虚拟的、远程的、开放的网络探究和人机互动。罗委员还为大家介绍了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北京开放大学翻译出版的《2013年地平线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出教育范式正在向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转型,社交媒体正在日益改变人们互动、发表观点及信息、人际交流的方式,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与易获取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学生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学,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的现象日益普遍。罗委员的报告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与会者领略了一位专家型、学者型行政领导的风采,以及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周卫研究员作《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整合实践》专题报告

周卫研究员作《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整合实践》的主旨报告,从国家的顶层策划和相关行动、课题项目研究,以及各地的探索实践等角度讲述了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并着重分享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的案例,介绍了北京西城教育研修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设动态教学资源中心,通过“个人工作室+协作组”的网上研修组织形式,聚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周卫研究员还重点阐述了上海教科院顾泠沅先生倡导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式学习”的经验,以及实践活动体验式、案例课程生成式、专题课程反思式、网络主题研讨式、网络赛课评课式和研修成果展播式等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周卫研究员用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视角,讲解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和面对面与在线混合的环境下,如何进行教研机制和教师研修的应对和变革,引领我校的教研员和培训者在混合式研修和学习方面的思考与行动。

 张铁道副校长作专题报告

张铁道副校长和白晓晶老师在《2013地平线报告——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新媒体联盟(NMC)所发布的年度地平线报告,包括基础教育版、高等教育版、博物馆教育版和技术展望报告是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显示器和风向标。张校长重点介绍了未来五年内对全球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六项新兴技术,包括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分析、开放内容、3D打印、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及其实践应用,以及五项关键趋势和六项重要的挑战。报告最后通过案例介绍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了探索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指出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发展为我们变革教育教学,增强教育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更要结合国家和社会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要,开展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积累本土教学应用实践案例,推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张校长的报告以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强大的冲击力量,呈现了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促使我们深切思考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中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在区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各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全体教职工认真聆听专家报告

王世东书记部署分组专题讨论

王世东书记为分组专题讨论作出部署,并明确要求聚焦“新校区建设中的学科专业需求和部门需求”这一核心主题,集中精力、集思广益、汇聚共识,对学校新校区整体规划与建设、开展学科教研培训工作的软硬件需求,以及学校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提出建议,并作出可行性分析,为新校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供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内容。王书记号召学校教师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并且积极把握前沿教育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同时还要以理性的思维和辩证的视角去对待新事物和新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作用。

教研员分组研讨学校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

此次寒假培训聚焦主题,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既有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以及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端引领,也有学校教师基于工作实践和发展需要,对学校新校区建设提出的思考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始终站在国际国内信息技术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沿,通过提升自身核心实力,满足并引领海淀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需求,实现海淀教育的新飞跃! (皮国萃)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