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的二学期,为了有效提升全区常态课堂的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小教科和小教研于上学期期末下发了调研通知,各校积极申报,共涉及12个中心52所学校,申请调研的科目涵盖所有学科。
小学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在支瑶主任的带领下,秉承“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在这一学期内,从3月15日到6月21日,利用每一个周五,不间断地先后走进了33所学校,遍布全区每一个中心,其中山前7个学区,共19所学校;北部新区5个学区,共14所学校;共听课400余节。
为更好的促进全区常态课堂的有效提升,每一位教研员听完课后都针对这节课的优点及不足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点评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听评课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有的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变化,有的老师则从教师的发展着眼,有的教研员更加看重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则从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来评判课堂。他们传递给老师的不仅仅是针对这节课的整体评述,更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为教师提供了学科教学建议。这样细致周到的点评、真挚可行的建议,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得到了学校领导、授课教师的一致赞赏。对于全学科调研的学校,在与授课教师沟通后,每一个学科还会对应学校各学科的主管领导进行整体反馈,有效地引领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促进了学校教学的整体提升。
在调研中,支瑶主任作为初三化学教研员,承担着中考的培训与出题任务,但她还是抽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小学的各校调研工作中来,更好地指引学校与老师们的工作。同时,因为每周周五都有任务,教研室的老师们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很多时候,需要早晨七点就从进修学校出发,有的老师来不及送孩子上学,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者亲近的朋友。有的老师来不及吃早饭,便投入到紧张的听、评课中,直至中午十二点左右结束。有的老师生病了也坚持不请假。还有些老师因为临时有任务不能当天去听课,为了满足学校与教师的需求,他们总会主动和学校联系,商定其他日期再去学校和老师沟通。
这一学期的调研于6月21日走进人大附小而暂告一个段落,小学教研室的全体教研员秉承着服务精神,基于学校需求与教师困惑,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甘于奉献,有效引导,为提升海淀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学校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柏春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