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双名计划”海淀进校基地第四次集中研修于11月圆满结束。在此次集中研修中,安排了四个模块专题的通识课程,参加了国家级学术会议,导师团队精心设计了学科研修,深入学校开展跟岗实践,开展了新加披学习访问的汇报交流,组织了历史文化与科技主题的实践研学。
通识课程
主题1 “双新”“双减”背景下推进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
海淀进校 姚守梅校长
主题2 “炼丹”——教师凝练个人教学主张的“术”与“道”
北京师范大学 廖伟副教授
主题3 礼记学记与教书育人
北京师范大学 李凯副教授
主题4 从教育实践走向成果表达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 颜莹编审
学术会议
11月9日-10日,学员全程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专委第二十次学术年会、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会议以“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包含六个内容单元,共有5个主旨报告、5个专题报告、2个局长论坛、4个校长论坛和6个教师论坛,学员全程、深度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其中谭程、屈辉两位老师在“好老师:就在我身边”教师论坛做交流分享。
跟岗研修
11月12日-13日,学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跟岗研修,深入海淀进校两所集团校——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开展了听课、评课、课程交流、学科建设、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两所学校的领导、师生与学员进行了深度交流。
学科研修
海淀进校基地导师精心安排了学科研修,通过课例反思、专家讲座、一对一指导、主题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导师与学员之间多频次的交流、高效率的对话,对学员前期成果进行了梳理,为学员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实践研学
在项目组的设计和安排下,学员开展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研学,了解了北京中轴线文化;来到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展览馆,通过裸眼3D技术、数字沙盘、全息式空气屏等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了海淀城市建设与发展成果、中关村科技创新发展历程,以科技的形式体验了海淀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魅力景象。
国际研修分享交流
2024年7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统一组织下,基地三位学员赴新加披学习。陈静、周景明两位老师从新加坡的教育发展概况、学校发展与创新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发展与评估以及教育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研修总结
到第四次集中研修结束为止,学员的三年研修已经过半,班主任韩巍巍老师以《深化教育实践 走向成果凝炼》为题,对基地两年的研修进行了中期总结。
韩老师提到,基地在“三年六单元进阶式研修课程体系”的指引下,以“指向育人能力提升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培育”为主题,通过九类研修课程支持学员进阶发展;组建了由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教育导师、跟岗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从不同层面引领学员全方位成长;两年期间,学员深入人大附中、清华附中、中关村一小、海淀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了深度的跟岗实践,与海淀区的老师们一起成长;组织了基于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必备素养的12个专题的15次通识研修,以“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主张凝炼”“课题研究与专著成果”三大任务为核心的工作坊、案例研修、主题培训共8次;学员两次参与海淀进校的全员暑期研修,浸润式体验海淀的教研文化,与教研员们共同学习、研讨;通过研讨讲习的方式,进行了课题预开题、工作室建设规划、教学主张陈述、基于课题的工作室团队发展等共计四次讲习汇报;导师及项目组到学员属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工作室团队进行了多频次指导。
两年研修,基地和学员共同努力,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关键问题为核心,以实践应用为路径,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深度参与,高度投入,拔节成长,收获满满!
图:张烨 徐磊 杨家旺
文:“双名计划”项目组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