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海淀师训||海淀区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2024-06-25 09:03

2024年6月13日下午,海淀进校师训部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海淀区“十四五”时期中小学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基于九年一贯制办学校情和教师队伍年轻化特点,构建“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计划,四种路径”教师发展体系,设计互联互通的“六层研”,实施多类型交融式教研,实现教师共同体成员间的共生、共创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聚焦“建构体系 多维联动 全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海淀区17个学区教师培训负责人、来自海淀区94所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负责人、部分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等200余人现场参加本次邀约展示活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授余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鲁爱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西三旗学区副主任彭春红、教学部副部长刘银燕,师训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晓、副主任马萍和校本研修项目组成员,以及部分学科教研员出席现场活动。 

展示活动由师训部副主任马萍主持,分为学校校本研修经验及成果分享、专家点评与领导讲话、教研组学科研修展示及指导三个单元组成。 


海淀进校师训部副主任马萍主持邀约展示活动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鲁爱茹,代表校本邀约展示活动承办校致欢迎辞。鲁校长介绍了学校成立10年来的办学目标定位、学校“脊梁课程一体化”建设及基于九年一贯制校情进行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来参与邀约展示活动的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鲁爱茹致辞


第一单元 学校校本研修经验及成果分享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赵春艳以“建构体系 多维联动 全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分享学校校本研修的相关经验与成果。 

赵校长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十四五”时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要求,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贯通”的特点及教师基本情况,介绍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 “一贯全通”的理念,建构的“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计划、四种路径”的教师发展体系。重点分享了学校发挥多层级教研网络作用,设计互联互通的“六层研”,即集团层面的联合教研、学校层面的通识性大教研、教研室层面的纵向贯通大教研、年级组层面的横向融合大教研、备课组层面的传导小教研及引领型(发展型)团队层面的互助小教研,通过实施多类型交融式教研,实现教师共同体成员间共生、共创发展。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赵春艳做专题发言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高学段主任、生物教师刘稳,高学段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生物教师马敏敏以“顶层设计 迭代进阶 系统施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实践”为主题,从生物学科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实践,为现场参会的老师展示了学校如何顶层设计,全方位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教研组如何迭代进阶,不断优化教学实践,以及如何系统施策,全方位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地的教研经验。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生物教师刘稳、马敏敏做教师分享


第二单元 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授余新对此次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做点评指导。余教授充分肯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淀区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并从五个方面对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专业点评。 

1.知不知(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情况)——学校基于市区级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涵盖并整合校本研修不同维度,呈现了对校本研修全面深入的理解。 

2.想不想(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为教师定期参与校本研修提供时间保证,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为常态开展校本研修提供切实制度保障。 

3.能不能(校本研修资源的整合能力)——学校借助多方联动、开辟多种途径,整合校内外资源并匹配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校本研修供给适切资源。 

4.会不会(校本研修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统筹能力)——学校整体统筹校本研修与其他各方面工作,建立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5.实不实(校本研修是否取得实效)——学校出版专业书籍,形成了校本研修的可见成果;跨学科主题学习分享体现出校本研修有效探索、回应教育教学热点问题。 

最后,余教授为海淀区各校教师培训负责人提出未来的几点工作建议:一是做好学校五年的校本研修规划,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框架;二是做好校本研修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并持续跟进落实重点项目;三是持续规范地推进系列校本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四是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中积累并构建相应的课程和师资资源库;五是不断推动校本研修的制度化,让校本研修工作成为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授余新做点评指导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做领导讲话。她首先代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干部教师为全区中小学提供的校本研修成功经验和案例表示感谢。 

申书记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海淀区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的背景,重点解读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这所年轻的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密码”:把校本研修融入学校整体工作;研修具有 “贯、通、联”三个突出特点;结合校情,设计“六层研”,开展全面、全员的教研,营造研修文化场,解决教学真问题。 

申书记还对“十四五”后期海淀区各校校本研修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对标“十四五”时期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方案,认真落实规划,迎接终期考核;二是要梳理经验,凝炼形成可推广、可辐射的成果;三是拥抱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乘势发展,进入人工智能“新赛道”,区、学区/集团、学校携手共进,共同推进区域校本研修高质量发展。 


海淀进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做领导讲话


第三单元 教研组学科研修展示及指导

教研组学科研修展示及指导环节,包括各教研组主题研修特色介绍、师徒同题研究课展示、学科研修展示、教研员指导等内容。 

教研组“师徒同题”研究课环节,分为四个分会场,开展了小学数学、初中语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4个学科共8节研究课。 


四个学科的研究课,聚焦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师徒同题”,开展小学、初中贯通教研,体现了学校互联互通的研修特色。 



研究课展示现场

教研室学科研修展示环节,分别由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数学教研室主任夏秀男、文科综合教研室主任黄再丽、语文教研室主任张迪、理科综合教研室主任赵毓婷,主持并开展各学科教研组的主题研修。海淀进校教研员梁静、迟淑玲、郝国强、李珂、张柳分别对各学科教研进行点评指导。 

小学数学:两节课围绕“我为校庆十周年献礼”这一富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深度连接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验证的推理过程,发现问题、形成方案并解决问题。课后,数学教研室研讨聚焦“综合与实践”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及改进策略,开展深度交流,教研员梁静老师充分肯定了数学教研组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对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主题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并对学校校本研修下一步要关注的研修主题给出方向及建议。 

初中语文:两节课以整本书“内容重构”和“对照阅读”的阅读策略为理论基础,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和小人物的角度切入,既串联整本书情节,也关注细节,探究保尔的人物形象和成长变化,引导学生体悟人物精神品质,联系自身生活,获得心灵成长。课后,教研组民主议课,充分研讨,深度交流,教研员迟淑玲充分肯定学科研修朴素有实效,建议关注学后的调查反馈、写作表达,促进学习效果进一步巩固。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围绕“思政课法治教育主题的小初一体化”主题进行研究,充分调研学情,设计具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并使之具象化、可操作化,同时依据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教研员郝国强和李珂进行现场交流,肯定两节课都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高阶思维,在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上都体现了不同学段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差异性,同时建议可向不同题的一体化课堂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建议教研室注重知识管理,积累研修实践与知识经验。 

初中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理综教研室老师们就“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开展了评课与研讨,针对课堂中的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策略、小组合作、跨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针对“解剖”的小组合作策略的实施给出了建议。教研员张柳肯定多科学共同教研的研修组织形式对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大小教研融合的教研形式既能关注到共性问题又能针对精细化问题进行研究,在研修过程中能够看到研究逐步细化、再进阶的过程。 


教研组课例研修展示现场

本次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旨在落实《“十四五”时期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海淀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活动回应了一线学校聚焦教育教学改革热点的实践探索经验,在全区范围汇聚与分享了区域校本研修优秀经验,辐射带动了区域内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成果交流以及转化应用,有力推动了区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协同共进。 


校本研修邀约展示活动合影


文:李珂、谭文明、马萍、迟淑玲等

图: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