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探索新时代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与路径,展示海淀区劳动课程跨学科育人实践经验,2024年5月29日上午,以“劳动·科技·工程——中学劳动课程跨学科育人实践探索”为主题的北京市中学劳动课程市级教学现场会在海淀区举办。本次现场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KY.COM协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黄群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钟建业,以及来自全市各区的劳动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分为教学展示和教学研讨两个环节。
环节一 教学展示
教学展示环节,来自人大附中的8位老师进行了现场课展示。
郑晓老师以《智能控制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方案的展示与评价》为课题,呈现了一节生动活泼的劳动课。本节课将智能感知技术与生活应用场景巧妙结合,展示各组学生设计的智能解决方案、工程文档,引导学生说明解决方案实现过程并进行实物演示,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智能感知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
郑晓老师现场授课
学生小组调试
温天骁老师巧妙设计与实施《洗手液装置智能化改造》劳动项目,将红外传感器模块为代表的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学习与校园服务有机结合。课堂上,围绕组装与测试两个主要任务,形成对装置模型优化要素的整体认识与理解。课上学生不仅收获了自动感应洗手装置模型,还发展了筹划思维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提升用自己的劳动改造校园设施、服务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温天骁老师现场授课
学生分组测试
何玲燕老师以《当校园文创遇到传统工艺——植物染丝巾》为项目主题,以“为学校设计75周年校庆文创丝巾”为核心劳动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现场课聚焦“植物染料提取与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染发展历史,学会植物染剂提取方法,体验植物染劳动全过程,形成对印染劳动及其价值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意愿和责任。
何玲燕老师现场授课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
孙京菊、高茹两位老师展示了《中医按摩产品的概念设计》学习单元第七节课《中医手法与产品设计优化》。本课始终贯穿至精至微工匠精神内涵渗透,将传统中医梳理手法体验与现代按摩产品设计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作为设计师要关注用户体验、凸显以人为本。学生不仅收获了中医按摩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法,同时身体力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孙京菊 高茹老师现场授课
学生展示小组优化思路
刘文凤、刘长焕、纪朝宪三位老师在室内与室外劳动实践空间的转换中,带领学生参与了《百草园智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劳动项目实践。学生在三位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校百草园基地中草药植物养护需要,开展“百草园子系统测试与分析”劳动任务。在户外基地完成土壤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等系统安装和调试,体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技术支撑的种植劳动新样态,感受参与百草园基地智能化改造劳动的成功与喜悦。
刘长焕老师现场授课
纪朝宪老师指导学生活动
刘文凤老师指导学生实践
百草园听课老师
环节二 教学研讨
教学研讨环节主要包括领导致辞、学校案例分享、说课展示交流、区域教研工作交流以及专家点评。本环节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劳动教研员陈雪梅老师主持。
陈雪梅老师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领导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黄群飞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整体介绍了人大附中目前形成的良好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化的劳动课程体系、富有特色的第四届校园劳动文化节。她表示人大附中会始终探索与实践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人大附中校长助理黄群飞致辞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钟建业致辞。他代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人大附中为本次活动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海淀区劳动课程要凸显科技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区位特色,要围绕新时期劳动课程育人要求,提升思想认知、强化融合育人的大劳动教育观,丰富教育内涵、优化形成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
海淀进校校长助理钟建业致辞
学校案例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用技术、劳动教研组组长李作林老师做“素养为本 课程为体——三个’一体化’促进劳动课程建设”主题发言。整体介绍人大附中劳动课程体系,展示基于富有特色的三个“一体化”系统推进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考,提出下一阶段劳动课程融合育人行动方向。
李作林老师主题发言
说课展示交流
人大附中8位授课教师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对5节现场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整体介绍,帮助参会老师们对教学展示环节5节现场课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北京十一晋元中学尚剑宇老师就学校农业生产劳动课程特色,进行《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制作》劳动项目说课,从项目缘由、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角度,呈现十一晋元中学的初中学生围绕学校植物养护需要,进行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制作的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以及基于学校屋顶农场需要,深度参与的元气活源屋顶农场蓄水结构大改造、校园气象站项目,体现学校劳动课程育人的真实、融合与持续。
何玲燕老师说课
温天骁老师说课
郑晓老师说课
孙京菊老师说课
高茹老师说课
刘文凤老师说课
刘长焕老师说课
纪朝宪老师说课
尚剑宇老师说课
区域教研工作交流
陈雪梅老师以“在融合中做好劳动教育的加法”为发言主题,从劳动课程育人新要求、新思考、新行动三个层面,汇报海淀区中学劳动课程跨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提出聚焦 “融合”的海淀区中学劳动课程实施行动策略,助力海淀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陈雪梅老师主题发言
专家点评
孟献军主任对本次现场会进行了点评与总结。
孟主任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从本次现场会看到了年轻老师的成长,看到了以人大附中、十一晋元中学为代表的海淀区各中学劳动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5节现场课和1节说课,充分落实课标要求,深入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场景,规划体现劳动育人要求的实践载体,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的劳动场景,体现劳动为他人、劳动为社会的育人价值。他强调,劳动课程要体现“有劳有教”,要明确为谁劳动、为什么劳动;针对跨学科,要明确劳动课不仅仅是“干活”,还需要在应用其他学科知识、概念、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智慧的创造”,发挥劳动课程的价值;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变化;要关注家庭劳动教育清单,从区域、学校等不同角度提出满足学生发展的教育清单;要坚定教师专业发展信念,坚信走好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孟献军主任进行点评
活动反馈
北京市十二中 连舒心:我就是小学生,真的学到很多。郑老师的课特别好,材料是自己采购的,特别经济实惠。其他几节课也特别好,值得深入学习,希望能学到更多技术要点和操作细节。
北京牛栏山实验学校 赵军:我听的是植物染的那节课,并仔细阅读了老师写的教学设计。有这么优秀的团队,学生肯定能够有很大收获。
北京一零一中学 修金鹏:通过这次劳动课程现场课,我收获很大。几位老师的课程都是从真实劳动情境出发,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劳动,解决真实问题,在劳动中有劳有教。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我们不仅要注重传统形式的劳动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创造性劳动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劳动者。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吕苗苗:通过今天的现场会活动,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而且坚定在教学实践中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目标。
文:陈雪梅
图:张宝莲、李丹、宋鹂、修金鹏、尚剑宇、韩嘉强、牛天、杨好雨、陈雪梅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