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第二次通识培训和进阶培训顺利进行
2024-05-27 15:24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响应北京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全员专题实训启动会要求,落实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海淀区教委启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作为北京市全员专题实训试点区,由海淀区教委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与实施,培训旨在使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掌握智能教学的知识,具备运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与能力。4月19日,已经开展了第一次通识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自启动至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根据培训方案的整体设计,持续积极推进培训实施,顺利开展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第二次通识培训,并启动了面向43个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负责人的教师智能教学素养提升领导力进阶培训、面向全区各中小学每校1名骨干教师的学科智能教学进阶培训。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第二次通识培训

近日,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智能教学素养提升第二次通识培训举行。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作为主讲专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姚守梅、党委书记申军红,海淀区17个学区管理中心、各中小学校的教师培训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项目10所试点集团(校)的干部教师代表,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直属单位的教师共400余人现场参会。全区各中小学设分会场组织全体教师共计2万余人观看直播,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主持。 

本次通识培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展”参观体验、专题讲座两项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展”参观体验

10家信息科技企业展示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包括AI助教、AI答疑、AI备课、AI作业批改、AI课堂诊断、数字人、智慧体育等,参训教师通过图文展示、现场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专题讲座

讲座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的数字人的主持开场。其运用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多模态感知和大模型等多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捕捉并学习真人的说话方式、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创作出既逼真又生动的虚拟形象。 


申军红书记的数字人开场主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教师生产力起飞”为题,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实践特训”。焦教授首先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展示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结合具体的平台工具和应用案例,阐明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的实践路径:作为学习顾问、智能助理、业务自动化助手、联合教学伙伴和自适应学习设计者;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的挑战,结合人机智慧学习协作框架,鼓励教师合理与智能技术开展互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派、智慧型教师。 

讲座后,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工具与路径,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减轻教师负担,如何指导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互动等问题展开交流,引导教师理性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焦建利教授做专题讲座


培训现场


各中小学分会场集中观看直播学习

“教师智能教学素养提升领导力进阶培训”启动

为提升海淀区43个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负责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校际联研和精准培训的能力,以及组织开展本集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的能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启动“教师智能教学素养提升领导力进阶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自主研修、展示交流环节,涉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人工智能助推集团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等内容,采用专题讲座、工作坊、案例分享、现场观摩、自主实践、线上指导等多种形式。 

5月15日,“教师智能教学素养提升领导力进阶培训”正式启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海光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做主题讲座。方海光教授从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和数字化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切入,基于精准教研的内涵与关键特征、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模型和AI数字化课堂观察框架,引导教师初步理解课堂观察的重要意义,掌握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解读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数据素养构成要素,指导教师提升AI数据洞察力、教师AI数据可视化素养。 

通过本次培训,集团教师培训负责人进一步深化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理解,初步掌握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强化对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数据素养的意识,后续将基于培训内容,结合学校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需求,研制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的集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暑期实训方案。


方海光教授做专题讲座



“学科智能教学进阶培训”启动

为提升全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运用智能技术开展创新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并在校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面向各中小学每校1名骨干教师,启动“学科智能教学进阶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展示交流环节,涉及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理论、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设计实践、学科智能教学案例等内容,采用专题讲座、工作坊、案例分享、自主实践、线上研讨等多种形式。 

5月16日,“学科智能教学进阶培训”(第一、二期)正式启动,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孙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影响”为题做主题讲座。孙教授从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谈起,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阐明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教育生态观的视角,厘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围绕“教师数字素养”核心要素,指导教师以“人机协同”的路径,实现素养提升与专业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参训教师不仅明晰了培训目标,更深刻理解了“学好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对于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意义,了解了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方法,能够开展更为自觉而深入的反思与实践。 


孙众教授做专题讲座



学员反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鸿学校 李国朋: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工智能对教师的巨大赋能潜力。我们要勇敢地拥抱这一变革,将其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参观科技企业的展示活动时,那些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呈现,每一个应用场景和技术解决方案都为我们照亮了未来教育创新的道路。焦建利教授的讲座更是震撼心灵。当他详细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的 5 种途径时,我不禁在脑海中描绘出它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模样。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人工智能的赋能途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比如,利用智能助理来辅助我们进行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通过联合教学为课堂增添更多的创新元素;借助自适应学习系统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与时代同步,与科技共舞。 

北京育英学校课程研究院副院长 袁凤芹:进修学校研制的培训方案,立足学情、调研分析、精准施训,有高度、有深度,使得领导力进阶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非常有针对性、精准性,这为学校做好暑期实训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希望自己能够围绕“以智助研、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管”这四个方面,分析我校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和实施好暑期校本人工智能研修,助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 

翠微小学教学主任 李红:通过方海光教授的讲座,我不仅了解了人工智能下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更是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作用不是代替教师教学,而是辅助、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而是与技术合作的共同开发者。虽然我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但我仍像海绵吸水一样喜欢汲取新思想、新知识。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评估,为传统的经验式听评课注入了科学的循证力量,为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持续教学改进提供实证基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教师 王鹏(第一期):通过参与本次培训的第一次学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专家关于智能教学工具与学科内容深度整合的讲解:专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为教学赋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培训过程中,我最初对智能教学的应用感到好奇和兴奋,随着培训的深入,我逐渐感受到智能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的情绪从最初的好奇转变为对智能教学的认同和期待。通过与其他学习伙伴的交流,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智能教学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次培训,我还收获了关于智能教学工具与学科内容深度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这将有助于我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智能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谢广增(第二期):一开始我对于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还有些困惑。一方面担心智能技术的引入会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也不确定学生能否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但通过本次培训,我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和教师、学生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互补与赋能。我现在认为,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将人工智能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各环节。比如,借助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诊断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认知风格,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再如,利用自适应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送。我打算先从这些方面入手,在备课、作业、测评等环节尝试引入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实践来探索最佳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后续,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根据培训方案,持续深入开展通识培训和进阶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既从理念和方向上给予专业引领,又从实践层面提供有效范式、策略和实践案例,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好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指导。

今年是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也是海淀区教师培训的内涵发展之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切实提升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的智能教学素养,形成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新经验和新范式。 


文:韩硕 谢婧 张晓

图:张烨、张治、徐磊、杨家旺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