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开元(中国)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6)》
2024-05-22 13:21

5月20日上午,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正式发布《KY.COM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6)》。会议由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许长明主持。 


会议现场


许长明副主任主持


《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解读

钟建业校长助理对《KY.COM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围绕已有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分工、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说明。 


钟建业校长助理解读计划

海淀进校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内容和关键环节,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互联网+基础教育”等项目为抓手,在环境构建、平台搭建、资源建设、双师实践、学业评价、联合教研和精准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北京市、海淀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持续践行海淀进校“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教 研理念,多部门协同,谋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蓝图,为数字化赋能教学与教研创新指明方向。 

《行动计划》作为未来3年海淀进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通过基础保障、专业支撑系统和核心驱动力3个维度,10大任务,22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来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研及教学模式、研修及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以数字化教研赋能教师队伍集群化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案例,努力打造海淀区教师研修数字化新标杆。


行动任务结构图


汇报分享

信息与技术中心的高琳老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思考》为主题作汇报分享。高琳老师在对比传统人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同的基础之上,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的关键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和获得大模型高质量回答的实践策略。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教育工作者基于不同领域的工作逻辑,采用规范的教育提示语主动提问寻求大模型回应,实现递进式问题对话与迭代式内容生成,进而获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内容。 

二、获得大模型高质量回答的实践策略。

第一,构建大模型“听得懂”的话语体系:使用基础版的明晰规则的结构化提示语,进行数据分析和课程内容规划等,提升与大模型对话的效度。第二,融合用户自身本体知识和逻辑进行专业表达:使用进阶版的合乎逻辑的教育提示语设计项目式学习,提升与大模型对话的深度。第三,保持审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大模型输出的内容进行有效决策,将其作为思路拓展的参考,策略性地选择和提取内容。  


高琳老师作汇报分享


总结讲话

姚守梅校长提出教育数字化是海淀建设教育强区的新动能,作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区,海淀正在积极探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通过《行动计划》的研制和发布以及全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进阶式培训,以数字化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姚校长也提出了三点期望: 

理性应用。教研员要深入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理性分析数字技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学习实践。积极参与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实践探索中体验AI助教、协同备课、智慧答疑、智能课堂分析的教学应用,并形成典型案例,提炼应用策略。

先行先试。教研员要有超前一公里的思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评、研的新路径和新策略,利用数字技术引领教研的深度转型,促进海淀“大教研”的迭代升级。 


姚守梅校长总结讲话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正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我们乐观地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性化的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拥抱未来,努力下好数字化赋能海淀“大教研”迭代升级的先手棋,决胜人工智能新赛道,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贡献海淀力量!


文:耿雅静 高琳

图:张烨

编辑:夏玲玉

进修开元(中国)
版权所有:KY.COM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