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全区大中小幼一体化美育教师素养。2024年4月24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仪式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研讨会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姚守梅,校长助理、中教研主任崔琰,中教研副主任赵岩,小教研副主任杨健;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副院长李雷教授,办公室主任霍达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及研讨会,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全体教研员,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美育干部教师代表,区内学校部分分管中小幼美育领导、骨干教师等近1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揭牌仪式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周信达老师主持。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姚守梅致欢迎辞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姚守梅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一行莅临学校参加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仪式表示感谢,指出美育教师是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对基地建设谈了一些思考:
一是要秉承“高端引领、专业服务、培育素养、追求卓越”的宗旨,高标准地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实现高等学校美育向基础美育辐射,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促进学校美育的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全面形成体现首都特点、海淀特色的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二是要本着创新共建、开放共赢、方式共融、资源共享、协作共进的原则,充分借助首都师范大学的美育学术力量,立足于我区美育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加强对我区美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基地在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丰富美育教学内容、改进美育教学方式、实施美育跨学科融合、提升美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引领作用;
三是要不断完善基地建设的工作机制,双方友好协商共同策划特色美育活动,如举行常态化的美育讲座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沉浸式美育研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为美育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引导美育教师参与学术研究,不断拓宽美育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知识结构。另外,要顺应数字互联时代对美育的新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美育,促进数字科技与美育融合,深入开展数字美育的实验研究等。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在揭牌仪式上指出,以美育浸润教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实施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教师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的提升,是学生获得美育滋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与保障,直接关乎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成效。对于学校美育来说,在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美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不能单纯依靠艺术学科教师来开展美育,而必须让各学科教师都了解和参与美育,大中小幼的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美育浸润的使命与担当。
王德胜院长指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的设立,旨在以美育浸润项目为载体,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统筹整合区域内的美育资源,积极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我区美育教师的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为区域美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姚守梅,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玉渊潭中学来宾老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李军副校长等美育教师代表共同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以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和海淀区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围绕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主持研讨会。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杨健主持研讨会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和部分学校教师代表发言
周信达老师以《美育跨学科融合:价值意蕴、实施策略和浸润路径》为题,对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中如何实现美育跨学科融合提出思考;耿国华老师以《美育浸润背景下书法课的定位与教研转型》为题,从“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离不开书法学科的加入”“美育浸润背景下书法课的定位”以及“书法教研的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陈文雯老师在《以美育人 温润心灵 激发创造》的分享中,以《梁祝》为引子,解读学生从技术、美学到哲学的认知规律,总结出以实践为基础,获得审美提升,进而理解背后的人文思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音乐学科美育浸润路径;赵燕老师在《以美育人 创新教学》发言中介绍了初中美术教研以“坚守初心 突出重点 协同创新”为工作精神,以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拓展美术学习场景为研究的突破点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李雪梅老师以《多元浸润 与美偕行——海淀区小学美术书法学科美育撷英》为题,从美育研究背景、基础教育教学与教研等方面阐述如何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校园,分享了海淀区小学美术、书法学科目前所取得的美育研究成果;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王冰老师的发言主题为《北大附中探索“大美育”实施路径的方式方法研究——以舞蹈课程建设为例》,王老师介绍了北大附中通过“融、汇、贯、通”四条路径,创新美育课程与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大美育”育人格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六位老师发言结束以后,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雷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专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
王德胜教授做专家点评王德胜教授对区域全面实施美育浸润的实践力度及六位老师的发言表示感动。王教授指出美育是培养学生在美的滋养、浸润中不断“成人”的过程,既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重要的并非美育知识或艺术技能的获得,而是精神的陶养与人格的健全。学校美育应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美育作为学科联动、融合的有效抓手,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积极开拓非艺术类学科的美育课程。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美育浸润,应重在提升其艺术的鉴赏力、创造力和文化的感知力,并要将对美的发现、感知和创造由被动的引导转化为主动的觉悟。美育素养是全学科教师的必备素养,期望未来在基地的支持下,推动海淀区美育的全学科、全学段浸润。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雷教授做专家点评
李雷教授从学校美育如何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三个维度,分别对六位老师的发言做了精彩的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六位发言人结合学段特点、学科属性在美育的教学教研所做出的积极思考,高度赞扬了开展的这些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同时,他强调了发掘各学科美育资源,实现美育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并期待基地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大美育”格局路径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多优秀的成果。
两位专家的点评使与会美育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方法和浸润路径,拓宽了学校美育实施的视野,对如何构建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鼓励美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打造美育特色品牌指明了方向。
会议现场
在美育跨学科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的设立将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实现大中小幼一体化联动,持续为海淀区美育教师提供专业的教研服务。相信通过基地建设,能够为我区美育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赋能,促进我区学校美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收获感悟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第四实验小学 曹佳佳: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非常有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仪式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研讨会,聆听了专家的美育研究与经验成果,深受启发。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中,我们要从美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普及艺术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美育文化、优化创新美育评价机制、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为美育赋能等多维度,进行全覆盖、多样态、高质量的浸润行动,让美育真正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发挥其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活力的价值功能。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史俊备:非常荣幸参加此次会议,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让我对美育浸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会议中,各位专家老师和教研员们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他们从政策引领到课堂教学,分享了中小学艺术学科在学校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探索实践,对美育的见解和理念让我深受启发。美育不仅仅是教授艺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途径。通过美育浸润,学生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到美的力量,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次会议,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发扬书法专业特色,参与学校美育工作的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美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海淀区民族小学 傅若乔:今天参会不仅使我对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美育浸润文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通过各位专家老师的发言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作为学校美育工作负责人,对于如何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及究竟如何落地实施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美育浸润,根本任务是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的揭牌正是在落实这一行动计划,相信在基地启动后能够有更多教师和学校受益,在海淀这片沃土中孕育出更多美的种子,开花结果。也希望在我们海淀美育人共同努力下推动学校美育成为一扇打开师生感知力、创变力的大门,让每一位教育人的日常都能被“美的味道”浸润和感召,从而自主发展、忘我成长、精神饱满!
海淀区五一小学 王烁:非常荣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研讨会。专家对教育部美育浸润文件的充分解读,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也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浸润美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无比的重要。发言的六位老师分别针对自己的学科对美育浸润进行汇报,让我认识到美育是一个大家庭,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造就一批又一批拥有健康身体、阳光的心态、对学习、生活充满热爱的下一代,这正是当下我们要给予孩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学习体会是美育浸润不是学习的附属品,而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道光,照亮孩子的绚丽人生。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李惠燕:很高兴应邀参加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海淀进校基地揭牌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研讨会,这不仅是一次教育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作为一名参会者,我深感荣幸,收获颇丰。通过今天的参会,我深刻感受到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并应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还深刻的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对美育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们的报告和发言,不仅让我对美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对美育的实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质量地将美育浸润文件落地。
北京市健翔学校 钟雅君:有幸参加了今天的活动,感谢与会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对美育做出了既全面又深入的分享和指导,个人受益匪浅。从四个方面谈谈收获:一是美育于学生。美育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情感。美育对学生而言,是觉悟美育,让学生成为想成为的自己。二是美育于教师。美育不仅是艺术教师的美育素养,还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具备的素养,以美育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美育于学校。要突出美育全方位浸润,不同阶段美育目标、方法、路径是不一样的。四是美育于实践。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舞蹈教师,要考虑到学科本体,更要看见学生当下的存在;要用脑子去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要理解我们的文化,更要被我们的文化所感动。舞蹈教学要跳出术的层面,深入思考特殊学生美育指向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让每一位特殊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在美育浸润中真正享受快乐、拥有幸福的能力。
海淀区上庄学校附属幼儿园 杜雪艳:参加今天的学习后,我有两点收获:第一,美育浸润童心。我们作为上庄学校附设幼儿班,将发挥幼小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学和社会资源,致力于将美育融入儿童成长每一步,持续开展自然美育、视觉艺术美育、表演艺术美育、音乐美育、文学美育、工艺美育等活动,逐步走向全课程融合育人。第二,美育浸润教师。我们将通过艺术工坊、舞彩人生、小乐队等教师社团提升教师艺术素养和美育能力。向美而行,以美育人,我园将进一步挖掘美育资源,把美育理念融入幼儿园方方面面,以美培根铸魂。
文:周信达 耿国华 安文娜
图:杨家旺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