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生动实践和领先范式,海淀区启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将聚焦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包括教师智能教学素养提升、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能力提升两类培训,分别指向“用人工智能教”和“教人工智能”两个方向。
4月19日下午,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智能教学素养提升第一次通识培训举行。培训由海淀区教委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采用现场培训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作为主讲专家,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吴谨,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科长左滨,海淀区17个学区管理中心、各中小学校的教师培训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项目10所试点集团(校)的干部教师代表,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直属单位的教师共500余人现场参会。全区各中小学设分会场组织全体教师共计2万余人观看直播,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主持。
申军红书记主持培训
培训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以“智能时代的认知外包与未来教师角色转型”为题,围绕智能时代的认知外包、智能时代应培养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通过人机结合实现指向素养提升的深度教与学、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型等关键内容展开,并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多种教育教学场景下的实践案例。
余胜泉教授做专题讲座
一、智能时代的认知外包及其陷阱跨越
智能时代,知识与信息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借助外部设备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认知外包成为必然,人机协同的思维体系成为人类认知社会的基本方式。
在教育领域,如果学生缺乏完备的知识和相应的关键能力,认知外包会导致其陷入典型的教育陷阱。为此,智能时代的教育要实现从“以知识记忆”为中心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转变,从“学科知识获得”为中心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教师要实施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通过转变智能技术工具的使用方式,变革教学范式,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使其富有学识、智慧和能力。
二、人机结合的未来教师角色转型
“AI+教师”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的主要形式。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素质提升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涯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个性化学习内容生成与汇聚的智能代理和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者。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人类创新、复杂决策、情感激励等育人优势,与人工智能共存与协同,创造出更加幸福、人本的未来教育样态。
各中小学分会场集中观看直播学习
本次培训既从理念和方向上给予专业引领,又从实践层面提供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范式、策略和实践案例,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好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指导。
后续,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继续开展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通识培训,并启动面向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各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负责人的进阶培训,以及“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基础培训和名师培养。
今年是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也是海淀区教师培训的内涵发展之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切实提升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的智能教学素养,形成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新经验和新范式。
培训感悟
北京市八一学校 潘跃金:非常感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于整个培训的专业而又精心的设计,帮助一线学校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本次培训不仅让我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探索热情。余教授提出的“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体现了教师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智能时代,教师应当学会与智能设备协同工作,成为一名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新教师。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做为学校教师培训负责人,本次培训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理论和案例,对开展学校相关工作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郝志文:余教授的讲座不仅学术气息浓厚,更是接地气,他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老师们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必须回归育人本质,帮助学生在新的社会就业体系和人生价值坐标系中准确定位自己。作为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从低附加值的简单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后,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灵、精神和幸福,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让人工智能与知识产生有意义的链接,利用智能技术激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海淀学区管理中心 王伦: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强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智能时代的教师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文:韩硕 谢婧 张晓
图:张烨,各学区、中小学
编辑:夏玲玉